第1349章 釜底抽薪(1 / 2)

九月中旬。

國都一事進入了尾聲。

各地郡守及官員的奏章,蕭遠已經批閱完畢。

能參與定都大事,郡守們都很激動,在奏章中極力發表著自己的觀點,很多人都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更有少不了的阿諛奉承。

總的來說,建議定都上京的,約有百分之七十。

定都秦州的,約為百分之二十。

其他的則是宣州、晉州之類。

這其中,櫟陽郡守宋建的奏章最好,不僅詳細闡述了上京占據的政治人文優勢,更有建議不可舍棄秦州,理當作為陪都來看,基於地域政治,尤其是軍事防禦的考慮,秦州完全可以補充上京的缺失,形成相互協調,各有側重的格局。

陪都,是指都城以外另設的副都,也叫輔都,是華夏在政治製度上的重大創舉,自古有之。

秦州的重要,毋庸置疑,有著鎮守西疆的戰略地位。

蕭遠考慮過後,並未作陪都之想,不過采納了其中的意見,可將秦州作為直轄市來看。

這一天的早朝,他也令人將宋建的奏章宣讀了一遍。

其文彩斐然,點明主題,侍從讀完,便引來了朝臣的一陣討論。

劉玉之是第一個出列的,對此觀點深表讚同。

接著是上官文若等人,皆認為宋建的諫言很好。

蕭遠也由衷讚賞道:“宋建的文章好,字寫的也漂亮,其才不止於一郡長官。”

“宋建為蜀中才俊,確實有大才。”閻明適時說了一句。

秦國的所有郡守,都是蕭遠親批的,宋建的宗卷,他當然看過,當初也有過君臣談話。

宋建,川蜀綿陽人,出身士林,初任蒲江縣吏、文書、至主薄,曆任彭山縣丞,眉山縣令,永安郡丞,前兩年,調任櫟陽郡守。

這個人的履曆是沒什麼說的,今又因策論諫言大受關注,是有很大前程的。

這場朝議過後,蕭遠最終拍板,定都於上京,著令工部、禮部,先一步前往帝都,安排好相關事宜,十一月,進行遷都。

這件事定下來後,隨後的幾天裏,秦州迎來了別樣的一番熱鬧。

不少大臣都開始變賣家產,亦有人開始托關係,提前打探上京有沒有什麼好的住宅。

禮部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安排好皇城諸事。

蕭遠給工部的任務,第一,就是檢查皇城修繕。

第二,則是由朝廷撥銀,盡快在皇城周圍選定好丞相府、將軍府、禦史府、尚書府、監察院、京都府、軍機處、武衛府、都衛營、青衣衛等各級官署。

任務繁重,工部尚書張景瑞沒敢大意,領著下屬官吏和一些侍衛,親自趕往了上京。

上京是以前的帝都,滅炎之後,被蕭遠所得,早有過修繕,更有安排人定期打掃維護。

帝都之中,以前自然是有各級官署的,隻不過刀兵之後,很多都被當年的炎王給變賣於富商了。

張景瑞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官署一一買回來,再加以修繕。

隨著官員和大批士兵進入上京,定都的消息也很快在這裏傳開,引來街頭巷尾的熱議。

上京人民是激動的。

不僅是這裏,天下百姓,這段時間,皆在議論山河歸一之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