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作者真是良善人。”小書引曆來佩服品行高潔的人,於是說道,“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那麼仗義的善人。”
小李聽他這麼說,笑容欣慰:“我相信你將來一定是這樣的人。兩年前伴月國國民遭遇重大天災,國家損失慘重,百姓民不聊生,伴月國的鄰國們都打算趁機奪取伴月國的領土,對伴月國虎視眈眈。那時候的伴月國內憂外患,國王和臣民皆束手無策。”
“這樣可苦了老百姓。”小書引很同情百姓的遭遇,於是繼續問小李,“李哥,那後來伴月國是如何轉危為安?”
“多虧了大鄆和北庭的君上明理,各自派出大將前往伴月國,助其維護國內秩序,唯有這兩國是誠心誠意幫自己,並未漫天要價索取條件。”小李感歎大鄆君上仁德,小書引也附和慨歎,於是兩人又感慨一番當今大鄆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很好。
“有客人來了,你去招呼。”小李見有位深衣華服的男子走進書店,提醒小書引快去招呼。
小書引殷勤地上前:“這位公子,水竹書樓是全京城最大的書樓,本書樓的書又多又全,新書上架最快,公子要找什麼書,小的一定幫你找到。”
許是方才受到小李說了關於“小千書引”的事讓他深受鼓舞,小書引待客的態度熱情用心多了,不過這位新客人似乎不太愛說話,神色淡淡地瞟了眼店裏的環境,隨手翻起麵前的書。
“這是本店最新到的書籍,介紹伴月國的風物人情,作者文筆優美,敘事生動……”小書引見客人拿著《伴月之旅》翻閱,熱情地開始為其介紹書本大致內容。
這名客人自顧翻閱《伴月之旅》,對小書引的態度很冷淡,小書引不免感到泄氣,感慨自己功力不夠,想當年小千書引搞定的那批特別的顧客,小書引表示自己功力還不夠。
“和家裏的那本不太一樣。”
“……”小書引詫異不已,這位客人竟然主動與他說話。
“我家中也有一本《伴月國圖誌》,上麵蓋著你們水竹書樓的印戳,我來找找可還有這本書?”
“您說的這本是三年前的書了,現在市麵上都絕版了。”小書引為難地說到,更加不解,“公子手上既已有一本,為何還要再買同樣的?不如看看這本《伴月之旅》,不比那本《伴月國圖誌》差。”
這位客人微微一怔,是啊,他家中都有一本了,為何還會不由自主地走到這家書樓來尋這本書。
這本書一直被收在書架的最底層,若不是他昨夜在書房,書架頂上的一本書掉了下來,他蹲下身軀撿起,突然瞥見了這本《伴月國圖誌》。
封麵並無奇特之處,甚至因為擱置久了,表皮沾了不少灰層,顯得又舊又髒,按照往常的習慣,這樣的書他都不屑看一眼,可昨夜不知怎地竟然坐在燈下翻閱此書。雖然介紹了不少伴月國新奇獨特的民俗,但他並未覺得驚訝。他想他原來一定已經看過這本書,隻是給忘了。當他留意到書本內頁上有“水竹書樓”的印戳,不由自主地便走到了這裏。
他不記得當年是怎麼買下這本《伴月國圖誌》,隻是眼前的書引殷勤熱情地推銷攻勢,讓他覺得似曾相識,似乎當年來此買書時,也曾遇到過一個這樣的書引。
男子甩甩頭將這些奇怪的想法拋諸腦後,露出一抹苦笑,自從他生了那一場大病後,很多事都記不清。男子果斷地打斷書引繼續推銷,打算要買這本《伴月之旅》。
“小的這就給您開單子,請到前麵結賬。”賣出了第一本義賣的書籍,小書引很有成就感,又拉著這位豪爽的客人填資料。
“公子,這本《伴月之旅》是原作者放到書樓義賣,賣完這些書,盈利將全部捐給伴月國,幫助那裏的老百姓。”書引興奮地描述該男子的功德,“我替伴月國的百姓多謝公子良善。請問公子姓名,作者將親自去信感激。”
“張飛。”男子下意識地脫口而出,隨即搖頭笑道,“也不知怎麼就蹦出這個名字,在下姓展,展飛瀾。”
聽他報完姓名,小書引便去賬簿裏查找此人姓名,竟無一條。
氣氛頓時有點尷尬。
小書引不生氣,男子卻忍不住皺眉,他既不曾來過這裏,那他怎麼會有那本書?
“興許當時的記錄沒做好,未將公子列入。還望公子見諒。”
小書引低聲檢討。
“小千書引何必如此客氣?”
展飛瀾頓時愣在原地:“小千書引,又是誰?”
抓不住記憶裏關於某個人的隻言片語,然而,當年她留下的痕跡,不僅藏在他的生活裏,更藏在他的潛意識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