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尊嚴之戰(21)(1 / 2)

(感謝耶溪、ral、fgdferer、魔神浪子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新書《鐵血兵戈》計劃明開始上傳,懇請讀者大大繼續支持,拜謝了。)

廝殺的慘烈,甚至出乎了盧象升的預料。

沈陽是後金的都城,一旦江寧營將士衝進去了,可不會那樣的客氣,進攻的過程之中,采用的全部都是鐵血手段,凡是大街上看見的男人,不管是不是穿著軍服,也不管是不是後金韃子,更不管是漢人還是滿人,一律開槍射擊,盧象升的命令是不轟炸沈陽的城池,可沒有不準殺人,這等的行為,也得到了各級軍官的默許。

多年來,後金韃子在關內的屠殺行為,罄竹難書,終於到了揚眉吐氣的一,攻入沈陽的江寧營將士,肯定是要抓住機會,發泄心頭怒火的。

可一步步的推進,也意味著諸多將士的傷亡。

駐守沈陽的後金韃子,手裏一樣有燧發槍,盡管後金韃子手中的燧發槍,與江寧營將士手中的燧發槍比較,威力差了很多,但子彈總是能夠要人命的,這也怨不得他人,大晉朝廷沒有采取武器禁運的措施,後金韃子自然能夠想到辦法,購買一些軍火的,沈陽是後金韃子的都城,守衛這裏的後金韃子,裝備絕對是最好的。

拿下了城門,不一定意味著就攻下了城池,這就是冷兵器作戰與熱兵器作戰的典型不同之處,城牆已經不是最為主要的標誌了。

戰鬥持續了一整的時間,外城依舊沒有拿下。

作為後金的都城。沈陽的繁華是不用的,城池的建設方麵,也是花費了功夫的,城內大大的樓房,成為進攻最大的障礙。學聰明的後金韃子,大部分都是躲在樓房之內進攻,畢竟寧遠和海州的戰鬥,足夠他們吸取教訓了。

後金韃子的絕對主力,應該還在內城。

黑的時候,盧象升有些焦急了。想不到一的進攻下來,戰果不是很輝煌,他也不能夠命令將士總是朝前衝鋒,這樣會造成巨大的傷亡,甚至可能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反包圍,要知道駐守沈陽的後金韃子。總兵力超過十萬人了,這是一支巨大的力量,絕不能夠忽視,更不能夠掉以輕心。

認真思索之後,盧象升命令將士停止攻擊,加強戒備,仔細清理已經占領的地方。到了這個時候,他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了,也不需要過於的著急。

皇太極和濟爾哈朗沒有想到,城牆那麼快就被江寧營拿下了。

不過軍士的傷亡,還不是過於的慘重,根據廣寧和海州等地反饋回來的情報,濟爾哈朗在部署的過程之中,早就做出來了調整,城牆上麵的軍士不是很多,在總兵力部署方麵。一半的軍力部署在內城,一半的軍力部署在外城。

可江寧營進攻的速度還是令兩人吃驚。

駐守沈陽城池的,以正黃旗、鑲黃旗和鑲藍旗的軍士為主,特別是正黃旗的軍士,幾乎都留在了沈陽。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是皇太極,這也令正黃旗和鑲黃旗的軍士,生就有著一種驕傲的情緒,這種情緒用到廝殺之中,轉化為自信與勇猛,決不後退,哪怕是處於劣勢,也要奮起拚殺。

江寧營打到了沈陽,皇太極與濟爾哈朗不可能藏私了,最為精銳的部隊悉數出動了。

黑的時候,外城戰鬥的情況,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內城。

皇太極已經沒有在皇宮了,一直都在北城的兵馬司,這裏是臨時的指揮機構,眾多的滿人權貴,全部都參與戰鬥,參與指揮和廝殺。

皇太極的臉上,奇跡般的出現了潮紅的顏色,濟爾哈朗和諸多的滿人權貴都知道,廝殺激起了皇太極的鬥誌,要大清國的諸多將領,包括殞命的代善與多爾袞,都不能夠和皇太極比較的,論起統籌帷幄,決勝千裏,皇太極還是第一。

皇太極親自來到兵馬司,指揮作戰,對將士是巨大的鼓勵,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令將士開始拚死的抵抗,他們都知道,自家保護的是大清國的皇上,更是大清國的基業,一旦沈陽被拿下了,大清國的基業就完全被摧毀了。

黑之後,阿濟格提出來了建議,認為八旗軍可以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利用黑夜的掩護,發動反擊,這樣能夠給江寧營造成重大的傷亡,弄不好還能夠迫使江寧營退出沈陽城。

阿濟格的這個建議表麵看是不錯的,可被皇太極和濟爾哈朗同時否決了。

理由很簡單,江寧營將士以燧發槍進攻為主,槍法很準,況且人家剛剛攻入沈陽城池,晚上肯定是加強戒備的,這個時候去進攻,發動突襲,無疑是找死的行為,弄得不好自身會造成重大的傷亡,滿八旗將士一旦離開了賴以依靠的地形優勢,基本難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