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吐出了幾大口鮮血,麵容白的嚇人。
廣寧和海州戰鬥的結果,盡管譚泰想著暫時隱瞞,但他都知道了,代善和多爾袞全部都殞命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這個消息,不僅僅給皇太極形成了沉重的打擊,滿人權貴也從這個消息之中,感覺到末路來臨的氣息了。
沈陽城內的滿人,開始大量的離開了,朝著撫順和薩爾滸方向逃命,這種趨勢,在代善和多爾袞殞命、江寧營渡過遼河,準備進攻沈陽消息傳來的時候,進入了高峰期。
皇太極沒有阻止這種趨勢,他想著能夠保留盡量多的滿人血脈,到了這個時候,想要保密消息,幾乎沒有什麼可能性了,可他萬萬想不到,正是因為這些滿人權貴的逃亡,增加了豪格的負擔,令豪格無法全身心的撤退,耽誤了時間。
孫傳庭和賀人龍率領的大軍,朝著沈陽的方向疾馳而來,這個情報,被斥候偵查到了,不過麵對這種局麵,皇太極和濟爾哈朗都認為,這股江寧營的大隊人馬,肯定是準備從另外的方向進攻沈陽的。皇太極和濟爾哈朗做夢都沒有想到,這股大軍是直接殺向撫順和薩爾滸的,是直接衝著豪格去的。
因為渡過遼河的江寧營軍士,沒有馬上展開進攻,故而濟爾哈朗更加的警惕,不知道盧象升是什麼安排,而這一切的疑惑,都在孫傳庭與賀人龍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撲過來的時候,得到了解釋,原來江寧營是準備集中大軍攻打沈陽。
布防的情況不得不做出來改變,濟爾哈朗將大軍布置三個方向,重點的兵力發在沈陽的城郊。負責保衛沈陽,其次是廣寧方向和遼陽方向,阻止江寧營的長驅直入,當然這兩路的防禦軍隊,若是在抵抗的過程之中遭遇到特殊情況。就要迅速回到沈陽。
代善和多爾袞的殞命,對於濟爾哈朗的打擊一樣是巨大的,特別是多爾袞的殞命,讓濟爾哈朗百味雜陳,多爾袞是大清國最為驍勇的旗主,實實在在的。多爾袞的能力超過了豪格,故而在豪格出任皇太子之後,多爾袞表現出來了不服氣,甚至有抗命的勢頭,好在皇太極能夠及時的穩住局麵,可惜事實就是如此的殘酷。多爾袞殞命了,豪格這個皇太子,還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呢。
作為大清國僅存的親王,濟爾哈朗一樣保定了誓死捍衛沈陽的決心,他不會撤退,哪怕是沈陽被攻陷,他也要戰鬥到最後一刻。苟且偷生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不過局麵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他想到了皇太極。
盡管皇太極下定了決心,不願意離開沈陽,盡管皇太極的年紀有些大了,盡管皇太極的身體很不好,但大清國離不開皇太極,皇太極的英明睿智,在大清國是無人能夠代替的,隻要皇太極能夠安全撤離沈陽。憑著多年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不定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畢竟離開了鎮北關之後,進入到白山黑水之間,優勢就在大清國的手裏了。
濟爾哈朗這一次是下定了決心。專門從前沿的防禦陣地回到沈陽,勸諫皇太極離開沈陽。
崇政殿。
這裏曾經非常的興旺,在大清國剛剛建立的時候,身強力壯、意氣風發的皇太極,在這裏呼風喚雨,布置籌謀入主中原的大計劃,可十多年過去,這一切都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夢幻,大清國麵臨著從未有過的嚴峻局麵。
濟爾哈朗再次懇請皇太極撤離沈陽。
這一次,皇太極沒有勃然大怒,強打起精神,慢慢開口了。
“鄭親王,朕知道你的意思,我大清國麵臨生死存亡的境地,意氣用事是無濟於事的,可朕還是不能夠離開沈陽,倒不是朕固執,二哥與十四弟都離開朕了,朕為他們感覺到痛惜,沈陽城內的滿人,大規模的離開,朕沒有阻攔,朕就是想著多保留一些滿人的血脈,可朕絕不能夠離開,這牽涉到我大清國的尊嚴,牽涉到我滿人的尊嚴。”
到這裏的時候,皇太極站起來了,臉上出現了紅暈。
“朕馳騁疆場這麼多年,從未想過逃走,哪怕是沈陽的滿人全部都撤離了,朕也不會走,朕留在這裏,就是我大清國的尊嚴。”
話到了這個份上,濟爾哈朗也完全明白了,不管沈陽遭遇什麼樣的局麵,也不管大清國遭遇什麼樣的重創,皇太極都是會坦然接受的。
“皇上,臣一定會打敗江寧營,一定會保住沈陽的。”
賈基涵終於得到了皇太極的信任。
譚泰被調走了,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去打戰了,賈基涵開始全麵負責大清國的情報機構,可惜這一來得太晚了,盡管得到了皇太極最大的信任,但這種信任是苦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