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曆代的皇宮,最為麻煩的還是繼承人的事宜,不知道有多少的悲劇是從皇位繼承人的爭奪上麵發生的,蘇成早早就立下了太子,他可不想重複這樣的悲劇。
深宮之中長大的太子,就好比是溫室之中的花朵,經不得風雨,不會有多大的出息,讓這樣的太子來管理國家,可以想象是什麼樣的結局。
蘇成深諳其中的道理,故而在確定諸多規矩的時候,給太子專門立下了規矩。
太子年滿十六歲之後,就要出去曆練,必須要體驗到民間的疾苦,必須要學會獨立處理諸多的事宜,必須要能夠做出來相對準確的判斷,這種曆練的時間,不少於兩年。
太子蘇明劼已經十五歲,虛歲十六歲了。
蘇成時刻記著蘇明劼出去曆練的事情。
幾百年後的情形,或許有些不一樣,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十五歲的時候,可能還在父母的身邊撒嬌,或者是進入到了叛逆期,時時刻刻與父母做對,但蘇明劼生長在皇家,將來要擔負起重要的職責,要治理偌大的國家,沒有傑出的能力是不行的。
蘇成非常注意對蘇明劼的管教,傾注了更多的心血,與此不同的是,對於其他的子女,蘇成的要求不是特別的嚴格,甚至有些寵愛的味道。
蘇明劼已經長大了,一表人才,彬彬有禮,為人謙遜。
劉宗周、黃道周、錢謙益和張溥等人,對太子殿下是特別的讚賞,認為太子殿下知書達理,尊重他人,而且能夠時時刻刻為他人考慮。最令他們感動的細節,是太子殿下每次都堅持親自為授課的先生親自泡茶,授課休憩的間歇,還要專門訊問先生是不是累了,吃飯的時候,太子殿下堅持為先生添飯夾菜。這是父皇要求的,絕不會在先生麵前有一絲太子的架子。劉宗周等人甚至認為,從太子殿下表現出來的品行看,將來一定是明君。
但蘇成不滿足,這些細節隻能夠明蘇明劼成人了。
太子的曆練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朝中文武大臣雖然不反對,但他們提出來了不少的問題,譬如安全保衛的問題等等,這是不能夠忽略的,若是太子殿下遭遇到什麼侵害了。那可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但蘇成堅持太子必須要出去曆練,這種曆練不是完全要求太子吃苦,而是必須知道民間疾苦,知道成為一國之君之後,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
觀點總算是統一了,但安全保衛的事宜。令蘇成苦惱不已。
已經成為禁軍統領的王大治,堅持親自陪著太子殿下去曆練。蘇成身邊的武富和武貴,也提出來要求,貼身護衛太子,跟隨太子殿下出去曆練,都督府副都督、江寧營總兵劉鐵漢也提出來了要求,不僅親自跟著太子殿下去曆練。還要從斥候營之中挑選最為精銳的斥候,跟隨太子殿下去力量。
這哪裏是曆練,簡直就是擾民了。
要是以這樣的陣勢下去,各地豈不是隆重接待,蘇明劼麵對的可能就是各地的隆重接待。盛情款待,走馬觀花的在各地轉一圈,不定還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蘇成最終做出來了決定,太子的隨從不超過十人,王大治主要負責,武富和武貴貼身跟隨,斥候營之中挑選出來五人,一並跟隨,至於剩下的兩人,蘇成有著自身的安排。
劉宗周和黃道周進入到了皇宮。
這裏他們很熟悉,也時常來,皇上定下了規矩,請學識豐富的大儒專門到皇宮來授課,每個月進行一次,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都要聽課,這種授課可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些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個個都是非常厲害的,授課分為三步,首先是大儒講課,接著是大臣提問,大儒解答,這中間還會出現爭論,皇上都參與到其中來,最後是皇上做出來總結,有專門的史官記錄,若是有必要,這些記錄會被專門整理發下去。
各地巡撫也一樣要聽課,所不同的是,巡撫以在本省聽課為主,分批次每三個月到京城一次,進入皇宮之中聽課,若是聽課的過程之中,巡撫不能夠結合地方的情況提出來問題,還要遭受到皇上的訓斥。
劉宗周等人,在這種授課的過程之中,見解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譬如劉宗周提出來的慎獨,這個觀點得到了皇上的讚同,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也是在製度約束之下的慎獨,若是沒有製度的約束,要求某個人品質特別的高尚,可能性不是很大。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之中,在很多前朝實例的影響下,劉宗周最終徹底接受了這樣的觀點,還寫出來了專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