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壓根就沒有想到,遼東裁撤邊軍的動作如此之迅速,要譚泰和賈吉涵也是非常努力了,不惜一切代價發動情報網絡,想要攪渾遼東這潭水,讓裁撤邊軍的事宜無法順利進行下去,眼看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惜盧象升很聰明,根本就沒有去管那些到處散播的流言,也沒有去懲罰那些散播流言的軍士,而是抓住了問題的本質,直接從裁撤邊軍入手,以穩定軍士為主,俗話的好,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人家把握住了要害,自身不出現任何的問題,外力是很難幹擾的。
遼東邊軍的順利裁撤,以及駐軍的強大,令皇太極非常的鬱悶,眼看著大清國進攻遼東的希望,化為泡影了,如今的重要職責,就是需要穩定大清國的局勢,穩定已經再次占領的廣寧、西平堡和義州等地的局勢,包括草原的局勢,再一次的開始自我集聚力量,隨時準備迎接大晉朝廷的進攻。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大清國的勇士占據了廣寧、西平堡和義州等地,再次取得了大片的土地,大清國的首都沈陽也有了更加穩固的屏障,但因為占領了廣寧,與關內的互市自然也就停止了,商品的供給方麵出現了問題,皇太極是無所謂的,朝廷已經采取了大量的手段,購買了大量的糧食等必須的物資,可下麵的百姓就感覺到不方便了,平日裏能夠隨便就購買到的商品,這個時候就不是那麼容易買到了。
最為要命的是。大晉朝廷開始在遼東嚴卡商貿行動了,來往於沈陽和寧遠等地的商賈。也開始感覺到巨大的壓力。
不過在這個時候,朝廷在寧遠和錦州設立了銀行,若是商賈能夠將金銀珠寶存入到銀行裏麵,同時願意使用朝廷統一發行的紙幣,還是可以暗地裏從事商貿交易的,遼東的江寧營將士睜一眼閉一眼,不會嚴查,但凡是與銀行沒有任何業務往來的商賈。包括不主動使用紙幣的商賈,幾乎不要想著能夠離開黑山的範圍,從事商賈交易就更加不可能了。
這個秘密,很快在商賈之間傳開了。
幾乎不用動員,設在寧遠和錦州的銀行,迅速開始火爆起來了,大量的商賈開始存入金銀珠寶。同時開始使用大晉朝廷統一發行的紙幣。
到紙幣,這裏麵也出現了一個插曲,原來發行紙幣的時候,朱審烜等人考慮到了,老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不是很高,故而在設計紙幣的時候。麵額都不是很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戶部開始提出來意見了,那就是發行的紙幣,麵額過於的了。特別是在碼頭等地的大宗商品交易的過程之中,這種弊端就出現了。成堆的紙幣流轉,商賈也感覺到不方便。
於是在奏報了皇上之後,戶部開始發行價值二兩、五兩、十兩、二十兩、五十兩和一百兩銀子的紙幣,但這些紙幣的發行量不是很大,在市麵上出現的,主要還是價值一兩白銀的紙幣,至於那些大麵額的紙幣,重點還是在大宗商貿交易之中出現。
大量的黃金白銀存入到銀行裏麵,諸多的紙幣從銀行出來,開始在遼東流通,幾乎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遼東到處都是紙幣了。
其實遼東有十萬江寧營將士,這些將士是消費的主力,一旦他們完全開始使用紙幣,紙幣在遼東的流通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加之從關內來的商賈,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紙幣,對於紙幣的作用和價值,是非常清楚的,也是非常放心的,最為主要的還是,使用紙幣的確非常方便,多種因素結合起來,讓遼東迅速與關內一樣了。
當大晉朝廷統一發行的紙幣傳入到遼東之後,皇太極一時間沒有在意,反正這些紙幣等同於同樣數量的銀子,也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皇太極甚至親自收藏了好幾張紙幣,仔細研究了這些紙幣之後,他發現這些紙幣的設計非常的精良,還交口稱讚。
皇太極不是沒有其他的想法,宋朝發行的交子,曾經產生過重大的作用,但發行交子的教訓,皇太極也是清楚的,一方麵他佩服蘇成的勇氣,敢於直接發行紙幣,另外一方麵,他也以看戲的姿態,關注著事情的發展,他的腦海裏麵有著固定的認識,大晉朝廷發行紙幣,目的肯定是為了吸納民間的財富,一旦將這些財富盤剝到手了,紙幣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廢紙了。
皇太極的疏忽,對於今後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大清國的朝廷裏麵,漢人官吏還是有一些的,但經過了範文程的事件之後,漢人官吏很少開口發言了,大部分想到的都是明哲保身,總結為大清國服務和死心塌地的漢人,幾乎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其實統一貨幣與創辦銀行,獲得的利益都是大晉朝廷的,對於大清國肯定是有著巨大影響的,至少經濟命脈被人家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