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預料之中(2)(2 / 2)

促使紙幣開始大範圍的流通,還是銀行。

一些商家在拿到了紙幣之後,很是擔心,不知道這種精美的紙片,會不會突然沒有作用了,或者價值一兩銀子的紙幣,大幅度的貶值,最終價值隻有幾個銅板了,故而拿到紙幣之後,開始跑到銀行去存儲,他們認為銀行的存單更加的保險,況且存進銀行裏麵的紙幣,還可以略微增值,銀行會給付一定的利息的。

銀行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管是多少的紙幣,一律都允許存貯,哪怕是幾十個銅板的紙幣,也一樣可以存儲。

同時,各級的官府公開要求了,紙幣與銅板之間的價值,完全一樣,決不允許私自哄抬價格,若是出現這等的情況,官府將嚴厲打擊,同時市場上麵,銅板要逐步的退出市場,這個期限是半年,半年之後,市場上不允許出現銅板了,原則上也不出現金銀了。至於老百姓手裏所擁有的銅板、黃金白銀,悉數都可以到銀行進行兌換,兌換為紙幣。

也就是,半年之後,銅板將不再是錢幣。

這一手是非常關鍵的,而且是各級官府一再強調的。

老百姓肯定是聽官府的,加之紙幣在市麵上流通,購買商品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故而最底層的老百姓開始接受紙幣。

恰恰是那些士紳富戶,剛開始對紙幣抱有很大的懷疑態度,因為他們的知識豐富一些,很是清楚紙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麵是朝廷直接控製的,若是朝廷濫發紙幣,他們就要遭受到慘重的損失。

在作坊裏麵做事情的農民,是最先拿到紙幣的,商賈將金銀珠寶存進銀行裏麵去,不過商賈需要金銀來流通,到銀行去取錢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支取的紙幣,將紙幣直接發給做事情的員工,這樣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官府裏麵的官吏,商賈和作坊裏麵的員工開始使用紙幣,這就令紙幣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場上開始流通了,加之官府了,大晉三年將全麵禁止銅板進入市場交易,故而很多的老百姓開始到銀行去兌換紙幣了。

這種速度是非常快的,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紙幣已經成為市場上麵的主要貨幣,取代了金銀珠寶和銅板。

這本來是非常可喜的局麵,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宣傳,但紙幣很快就開始流通了,在很多地方替代了金銀珠寶和銅板,特別是在山東,商貿交易的稅賦,一律都以紙幣的形式收取,市舶司基本不收取金銀珠寶了,商貿賦稅也主要變成了紙幣。

就在這個時候,蘇成專門召集了丞相、都察院都禦使、六部尚書和侍郎,再次做出來了強調,他告誡眾人,不要以為紙幣開始流通是事情,一旦紙幣開始在市麵上全麵的流通,就意味著朝廷的壓力增大了,朝廷必須要保證紙幣的價值,不能夠貶值,否則紙幣將要遭受到重創,朝廷的公信力也要遭受重創。

要保證紙幣的價值,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商貿,讓朝廷的實力空前的強大起來,有著足夠的金銀珠寶來保證紙幣的價值,同時農業生產也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

蘇成還明確要求了今後官府所有的開銷,一律都使用紙幣,在紙幣的發行量上麵,朝廷將專門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必須遵守規矩,決定紙幣發行量的大,就算是皇上的聖旨,也是可以抗拒的。

眾人沒有想到,皇上居然有著這等的想法,包括朱審烜等人都認為,紙幣發行的多少,是皇上可以直接決定的,但皇上不同意這樣做,決定成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獨立,不接受內閣和丞相的領導,從體製上麵來,就有著很大的權力了。

治大國如烹鮮,蘇成一直都牢記這句話,大晉王朝與以前的王朝有很大的不同了,稍微不心,遭遇的結局肯定比以前更慘,正是因為這樣,蘇成特別的注意,盡管大晉朝廷整體上還是人治,今後若幹年也會是人治,但一定要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

大晉王朝想要發展,隻能夠是大力的發展經濟,自身的基礎雄厚了,才能夠到擴張的事宜,再了,成立了銀行,發行了紙幣,朝廷很快就可以通過相應的經濟手段,來決定藩屬國的命運,來左右西域各國的局勢,一旦大晉朝廷的紙幣流通到這些地方之後,就是朝廷篡取財富的開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