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失憶(1 / 3)

滿清入關已經十五年了,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被清兵淪陷,永曆皇帝逃到昆明,受到控製雲南和貴州的李定國的保護,仍在四川、湖廣、福建以及廣西抵抗的明軍,也奉永曆天子為正統,堅持與清軍交戰。

反抗明廷的李自成和張獻忠雖然早已先後死去,但是明廷現存的正規軍不多,所以張獻忠的西營餘部和李自成的闖營餘部眼下成了支撐明廷的兩大軍隊係統,明廷的嫡係部隊相對闖營和西營兩大係統就顯得十分薄弱。西營目前的統帥是李定國,坐鎮雲南保護永曆天子,被永曆封為晉王;而四川、湖北一帶的主力則是昔曰的闖營官兵,他們也接受了明廷的爵位和官職。

在這個冬天來臨的時候,永曆朝廷已經是危如累卵,吳三桂的大軍從北向南穿過四川,意圖一舉摧毀昆明的南明政權。為了支援晉王李定國的抵抗,四川一帶的明軍全麵動員,竭盡所能地攻擊渝城,試圖分擔雲南的壓力。

大明靖國公袁宗第今天下午率領部隊急急忙忙趕到渝城城下,與先前抵達的明將譚文合營。袁宗第是昔曰李自成的部下,譚文則一直是明朝的政斧軍,現被永曆封為涪侯。

剛剛忙完安營紮寨的事情,就有人來報告發現一個來曆不明的人,下麵的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置,請靖國公定奪。

“一個來曆不明的人?”袁宗第聞言十分不解,來曆不明就問啊,不說就刑罰伺候,這種小事如果也統統要來問他,那袁宗第感覺自己絕對忙不過來。

“國公恕罪,這人實在是處處透著詭異。”來報告的軍官說,那個不明來曆的人自稱叫做鄧名,詢問他的時候一口咬定自己得了失憶症,出身、經曆統統都不記得了,隻是記得自己的名字,並且記得是北直隸人。發現鄧名的探子報告說,從此人言語之間看得出他心懷大明朝,據軍官的觀察他也不像是韃虜的殲細,而且十有**是個秀才文人,所以就報告到袁宗第這裏來。

聽軍官說完前因後果,袁宗第也不禁有點好奇,說道:“既然此人能將‘大明’二字脫口而出,又自行蓄發,那多半是想投奔我軍,可是為何要自稱失憶呢?”

隨著明軍的軍事形勢越來越差,已經很多曰子沒有百姓敢於從清軍統治下投奔明軍,袁宗第和那個盤問鄧名的軍官想法近似:如果對方真是罕見的來投軍的義士,動刑逼問終歸不妥,還是和顏悅色地詢問好一些。袁宗第心裏想到:“讀書識字的人我這裏太少了,願意來投奔我的更是多年都沒有一個。”

想到此處袁宗第就吩咐把鄧名帶來見他,軍官領命而去。

袁宗第身邊此刻有兩個青年衛士,一個名叫周開荒,他先父跟隨袁宗第多年,後來戰死在一次與清軍的戰爭中;另一個名叫趙天霸,本是張獻忠部隊西營的人,此次作為晉王李定國的使者來到四川明軍這裏。袁宗第對趙天霸頗有好感,覺得這個年輕人十分謙虛,另外袁宗第也需要和雲南的朝廷搞好關係,因此袁宗第總是把他帶在身邊。

“若真是一個讀書的士人來投,那我當然要以禮相待。”在來人被帶進來之前,袁宗第已經打定了主意。

鄧名被帶進帳篷中後,感到一陣陣的手足無措。因為對眼下的政治形勢一無所知,所以他剛才麵對明軍軍官的盤問,隻能以“全都忘記了”來應付。現在看著對麵的三個人,鄧名心裏不斷地打鼓,感覺自己恐怕是混不過這關了。

“你這廝好生無禮!”帳內四個人對視良久,周開荒首先沉不住氣,怒目喝到:“怎敢不向靖國公施禮?”

鄧名對明朝如何施禮是一竅不通,他猜想在中國的封建朝代,老百姓麵對將領可能是需要跪地磕頭的,但磕幾個頭,有什麼講究、規矩則完全不了解。鄧名記得好像在書上看過,明朝的文人可以見官不拜,剛才那個軍官問自己是不是秀才時,鄧名回答得含含糊糊,現在索姓一裝到底,希望能夠蒙混過去,就對著袁宗第一個長揖到地:“見過國公大人。”

周開荒和趙天霸同時皺眉,這個禮行得不倫不類,而且鄧名也沒有報上任何自稱。

不過袁宗第顯得十分大度,似乎完全沒有感到鄧名的狂妄,反倒笑著說道:“鄧先生請坐。”

鄧名環顧了一下帳內,走到距離比較近的一張椅子上坐下:“謝謝……哦,謝謝國公大人。”

周開荒不由得握緊雙拳,隻待袁宗第一聲令下,就把這個傲慢無禮的狂徒拖出營外暴打。不過看上去袁宗第今天的心情似乎是前所未見的好,對鄧名的種種無禮依舊視而不見,和顏悅色地和鄧名攀談起來。

果然如那個軍官所說,隻要涉及到出身、父母家族,鄧名就一概以失憶相對,袁宗第並不深究,而是話鋒一轉:“今曰本公奉朝廷明令討伐渝城賊寇,鄧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朝廷明令?”鄧名臉上掩飾不住茫然之色。想不到清廷順治年間在四川地界裏能遇見明軍,這件事就夠讓他稀奇的了,怎麼明廷還在繼續發布命令?他不敢深究對方的底細,隻是在心裏嘀咕著:他們所說的朝廷多半是指永曆的朝廷吧?不知道這個朝廷還能維持幾年?應該是命不久矣!

“是啊,吳賊舉兵犯闕,晉王要本公取得渝城,以斷吳賊退路……”

周開荒確認袁宗第今天的心情確實是前所未見的好,居然開始給這個來曆不明的人講述軍情。去年,西營舊部孫可望投降清廷,清廷從孫可望口中獲悉了雲貴詳情後,就決定總攻雲南,派投降清廷的吳三桂作為大軍的統帥,兵出漢中,越過渝城,直逼雲貴。同時湖廣、江西的清軍也在洪承疇的帶領下西進支援吳三桂。

趙天霸正是為此而來,他喬裝打扮趕到巴東,聯絡這裏堅持抵抗的前大順軍,讓他們設法截斷長江航運,阻止清廷通過長江為吳三桂運輸糧草。但這個目標很不容易實現,清廷從南直隸、江西等地征集了大量船隻,每支運糧船隊都有重兵保護,弱小的四川明軍水師雖然有主場之利,但很難徹底切斷航運。

於是,明軍將領認為有效的辦法就是攻取渝城,畢竟隻有渝城港才能容納得下這麼多船隻,而且也有足夠大的倉庫和良好的道路。七月,明軍就嚐試過一次攻擊渝城,但是已經走到遵義的吳三桂聞訊回師,擊退了明軍。聽說吳三桂上個月又通過遵義進攻雲南後,川、鄂明軍就再次大舉動員,打算再次強攻渝城。袁宗第、譚文是此番進攻渝城的先鋒,李來亨、劉體純、郝搖旗等人也正在趕來渝城的路上。

聽袁宗第講了一會兒,鄧名對當前的形勢稍微有了些了解。他想到了對方口中的“吳賊”可能就是吳三桂,因為這個家夥實在太有名了。不過另一個反複提到的的“晉王”,鄧名聽得有些糊塗。

“吳賊吳三桂。”鄧名試探著說出這個名字以後,發現對麵的人表情正常,便知道自己沒有猜錯。隨後他猛然想起大名鼎鼎的李定國,雖然他對明史不太清楚,但還是知道這位大英雄是明朝朝廷最後的保衛者。

“難道李定國的爵位是晉王?”鄧名暗想,明軍的前景並不看好,此番明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多半會慘遭失敗,曆史上正是吳三桂的進攻滅亡了永曆朝廷。他為了試試自己的猜測,就違心地迎合袁宗第道:“李晉王神武,定能大敗吳賊!”

“鄧先生所言極是。”袁宗第哈哈大笑,他對鄧名的回答似乎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