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西元一九四二年,即東紀(孔子誕生後)二四九五年,中國在渝城修建的為尋找平行宇宙而建立的觀測站投入使用,並成功地發現了一個平行宇宙的存在,從而證實了這一科學猜想。對這個鄰居宇宙的觀察結果讓科學界非常震驚,因為這個鄰居的地球史和本宇宙非常近似,在三百年前幾乎稱得上完全一樣,有著相同的名人、相同的國家、相同的語言、相同的藝術,但在最近的三百年裏卻變得完全不一樣。

這個鄰居的科學技術非常落後,歐洲人發現另一個宇宙中的他們,竟然在一九四二年還在使用化石能源戰車這種原始武器在廝殺,對核能還接近於一無所知,至於外太空資源開發和移民更是連門口還沒有摸到。

相比歐洲人,中國人則更感到失落,在詳盡的觀測報告披露給好奇的國民後,一家媒體評價這個鄰居宇宙中的中國道:“和我們一樣,那個宇宙中的中國同樣擁有豐富的資源,最多的人口,但在最近的三百年裏,中國卻沒有對人類文明和科學的進步做出最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貢獻,這真令人感到深深的遺憾,也是巨大的浪費和悲哀。”

渝城觀測站運行了整整七十年。至二零一二年,人類在土衛三上修建的全新觀測站竣工,新的觀測站視野更廣闊、更安全和高效,因此渝城觀測站也到了要被關閉的時刻。

觀測站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媒體詢問:“七十年前我們不知道,但是現在知道對平行宇宙的觀測會造成對鄰居宇宙和本宇宙的幹擾,對不對?”

負責人回答說:“大家都知道時間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波,我們這個宇宙的時間波塌縮成我們的曆史,而平行宇宙的時間波塌縮了成了他們的曆史。是的,老觀測站的設計有些缺陷,它的觀測窗口會造成我們兩個宇宙的時間波發生輕微的幹涉現象。”

又問:“那麼幹涉有多麼劇烈,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回答:“非常、非常小,從數學上看,小到這種地步就可以認為是沒有影響了。”

“可以具體說明到底有多小麼?”

“可以,在進行觀測時,不會有幹涉現象。但在老觀測站的觀測窗開啟和關閉時,兩個宇宙的時間波會有擾動。在渝城觀測站開啟時,打開窗口的那一刹那,我們宇宙的一個大理石辦公桌被投擲過去了,掉到了對麵宇宙的太平洋裏。我們預測在關閉的時候,大概也可能有一個最多不超過二百公斤的東西被吸回來。可能是一些泥土,或是一些石頭,最可能是空氣。”

“也會掉到我們的太平洋裏?”

“這倒不會,估計會被吸回觀測站所在位置。不過從哪裏吸過來的就不好說了,但幾乎肯定是從對麵宇宙的地表吸過來的。”

“以多高的速度撞擊我們的星球呢?觀測站做好防護準備了麼?”

負責人一笑:“不會有速度,而且觀測站不需要做任何防護,地點固然是在觀測站的位置,但是時間不好說,區間大約是正負一千年。你們看,就是在過去或者未來的一千年裏,渝城觀測站這個地方多了幾十、上百公斤的泥土或者是石頭,最大可能姓是空氣,其次是水,畢竟地表上水最多。這就是對我們宇宙的影響,和對他們的一樣,稱得上是微乎其微。”

最後一個問題:“這種擾動會被對麵的宇宙發覺嗎?”

“絕對不會。首先他們的科技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一百年前的水平,其次,擾動最劇烈的那一刻很短,即使發生在某個人的周圍……”負責人再次強調,地表百分之七十都是被水覆蓋,就是陸地也有大片的荒野和植被,發生在某個人附近的可能姓非常小,小到可以認為不會發生:“以人的感官而言,隻是會覺得紫光一閃,快得讓他認為是錯覺罷了。”

負責人不厭其煩地再三說明,讓在場的媒體不要杞人憂天:“這種程度的幹擾,對我們的宇宙和曆史來說,根本就是毫無影響。”

說明會結束後,渝城觀測站如期關閉,沒有人知道對時間波的擾動造成了多麼大的影響。

……

西元1658年,即明朝的永曆十二年。

十二月初二,一臉疲憊的鄧名獨自坐在江邊,三天前他還是一名美院的學生,現在似乎是個流民了。

“當務之急,嗯,當務之急是找一把剃刀,然後……然後再說。”鄧名在心裏默念著,雖然兩天沒吃飯,但他自認為頭腦已經冷靜了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