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技武有道(上)(1 / 2)

青月閣的園子裏傳來不斷的劍鳴聲,李從榮正在勤奮不倦地舞弄著泊流劍法的基礎招式。

他額頭汗珠滾滾,長衫也是濕濕膩膩,他要逼迫自己去做一件事,即使沒有希望,他也想暫時忘卻胸前那催命鬼般的血線。

從午後將千般不願、難舍難別的慶兒、吳娘和幾位下人送到六皇兄的西苑,他便一直在園中練劍。

已經過去兩個時辰了慢慢暗下來,整個青月閣都很安靜,隻有前院的兩位太監偶然漏頭一看。

對於從未修過武事的李從榮來,練劍是艱難而枯燥的,每一式劍招,每一個劍姿,都是陌生的新地,沒有內功基礎,沒有自己的內息循環,枯練劍法,對他來更是事倍功半。

劍譜上練劍要重心境,要以明靜之心,在連貫熟練的招式感悟中觸發身體的引線,從而引動身體竅穴的共鳴。

練劍更重刻苦和經驗,隻有在不斷地磨練和經驗積累中,才能開辟自身的經脈竅穴,從而達到內外共融。

"嘭——"

一個頗有難度的劍姿,讓李從榮摔倒在地,汗淚同流,他撐著劍,苦澀地爬起,忍不住自問:"難道我真沒有練武的份?隻能彈琴唱曲?"

"阿彌陀佛,施主可曾聽過技武有道的法?"佛號聲中,走出一名白眉老和尚,正是大悲禪師。

李從榮欣喜地作禮請求道:"從榮愚魯,還請大師指點!"

"阿彌陀佛,不愚,不愚",大悲禪師手作佛式,又道,"人間三百六十道,萬事萬物皆為空。技有技創,武有武道,歸本朔源,我們修行的不是技,也不是武,技武之道,更像修行的護法手段。"

李從榮動容,是啊,習武習藝更像一種護法手段,到底人為什麼要修這些千門別類的東西呢?

為了生存嗎?非也,生存隻是人的基本需求,眾生也許都能生存,卻還在不舍不棄、苦苦追求著生存之外的某些事物。

為了愛嗎?非也,大愛愛之外,人類更像一群殘忍無情的動物。

為了長生嗎?非也,長生之法,虛無縹緲,人卻早已沉淪在茫茫紅塵中,醉生夢死。

那到底是修行什麼呢?

"阿彌陀佛,觀施主頓悟,便知施主乃深具慧根之人",大悲禪師寶相莊嚴道,"禪宗以禪定頓悟修因果輪回,道家以清淨無為修地自然,儒家以仁義禮樂修紅塵萬丈,千門萬道,芸芸眾生,所修何為?自古以來,這便成為人生地之大秘,無人得解?"

李從榮滿麵遺憾,本以為大悲禪師能解答這些問題,到最後聽到無人得解,頓時感覺心裏癢癢,很不過癮,甚是氣憤,旋即想起大師正在指點自己,忙躬身道歉道:"大師見諒,從榮著相了!"

大悲禪師口宣佛號道:"施主乃真人,何來著相?",旋即又道,是人超越自我的最直接手段,以武入道,突破自然,尋求空之終極;除武之外,更是有千門萬法之技,以修煉己身,最終與武殊途同歸,得道成王,登神拜仙。佛門有禪坐而成佛,道門因丹心而飛仙,儒門也有著書立而超脫凡塵,世間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均是各有各法。江湖之中,更是有縱奇才,納百家之長,技武雙修,終得正果。"

李從榮心中駭然,大悲禪師解出一番自己難以理解的修煉世界。是的,習武也許是眾生最直接最有效果的超越自我之法,而世間千技萬法,道路有無數條,就是要看每個人選擇哪一條,甚或更有強人,納千門別類,技武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