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早滿了濕寒,空高遠藍,冷冷的江風隨水勢轟鳴而來,帶動著江上的晨霧,吹得人冷颼颼的。
大唐皇帝李璟登上百尺樓,作為"南雄王族"的掌舵人,他年在四十許間,一身龍袍,負手卓立,雙眼微眯,極目遠望,自有一股睥睨下的氣勢;而觀其端正融和的五官又有一種親切,既讓人感覺威嚴又讓人心生親近,仿佛是一對矛盾的結合體。
遠處滾滾長江形如臥龍,拱衛著金陵都城。
蜿蜒起伏的鍾山彌漫著一重重神秘的雲霧,隱隱中似乎傳來蓮峰寺的鍾聲和梵唱,而山腳下的玄武湖、燕雀湖正如兩枚一大一的玉鏡映照著空。
此刻的秦淮河沒有琴瑟聲聲,卻顯得明淨而安寧,猶若一根少女的腰間絲帶般穿城而過,為這古老的都城朦上一層旖旎。
李璟蔚然長歎道:"當初,朕剛登基之時,建此百尺樓,七重飛簷,高達十幾丈,本想看盡萬裏河山,現在想來還是建低了,連我大唐的三千裏江山都看不盡啊!"。
陪待在李璟身後的是皇太弟李景遂和心腹內侍總管留公公。
李景遂生得淳厚文雅,身材欣長,一身袍服長衫,頗有君子風采,聽得此語不免臉露疑惑,不明白皇上為何有此感觸。
他看了看身後的留公公,本想眼神交流一下,卻發現他如老僧入定般低著頭不發一言,隻得輕咳一聲道:"皇上太謙虛了!人目有窮盡,任何人即使站在萬山之巔,想來也不可能看得多遠!"
"皇上您功入道境,而又正當壯年,自登基數十年來,滅閩伐楚,開疆拓土,北抗中原,東震吳越,仁治下,我大唐一片繁榮,國力強盛,皇上可謂功業卓著!"
李璟沒有回頭,仍然看著這眼中的都城,口中喃喃道:業卓著,功業卓著",聲音中露出一股迷惘的自嘲,忽然他一振,轉頭問李景遂道,"可有什麼消息?"
"皇上,臣弟正有三條大消息要秉上!"
快道來",李璟滿麵疑惑,不信這大消息居然有三條之多。
李景遂恭敬地道:"這第一條,是周國柴榮最近采納了一位邊境將的建議,在臨近契丹的深州、冀州之地深挖葫蘆河,人為製造險以擋契丹引來了契丹不快,遂派兵來犯,雙方可能最近有大戰。"
李璟眼眸神光一閃,思索片刻,搖頭道:"大戰可能沒有,摩擦應該不斷,契丹耶律景人稱睡王,以懶玩而聞名,不思進取,如果嚐不到甜頭,估計也隻得作罷。"
李景遂雙手作輯,不得不佩服皇上的聖斷,又道:"皇上英明,這第二條,就是柴榮正在做伐蜀的準備,聽蜀地許多逃民流落到周國之地,控訴蜀主孟昶的惡劣統治,期待周國伐蜀,而柴榮本身正有此意,既達到了自己目的,又回絕了一些老臣的反對,更收羅了民心,可謂一舉三得啊!"
李璟聽完不無感慨道:榮此子雄才大略,是個極度危險人物,他早年闖蕩江湖,習得一身本領,號稱生就人王體,武道已達人王境,既能震懾群臣武將,又能雄霸江湖;此子盤踞中原,在百姓心中,占據中原即為正宗,隻民心所歸一項我大唐就遠遠不如,真是大唐之大敵啊!"
李景遂也滿麵感慨道:"傳中的人王境,下有幾人能敵啊威真是死早了,倒是便宜了他!"
李璟不無惋惜地道:"最蠢莫過於劉承佑!如果不是他昏庸無能,偏聽殺了郭威全部家,怎能逼反郭威呢?也就輪不到今的柴榮與我大唐爭下"。
李景遂也恨不得曆史能重演,隻能幹瞪著眼唏噓不已,隨即道:"第三條,與皇上有關!"
我有關?什麼消息?"
"九華聖地發來傳言,當年的上官青月即為傳中的五彩神女,是武林秘地五彩神山的傳人,自她出現,引起無數青年豪傑驚為人,競相追逐,後來失蹤……"
等李景遂完,李璟已吃驚張嘴,他眸光一轉,看往遠處的鍾山迷霧,在那裏有座孤獨的山峰,那山峰上有座孤獨的墳墓,那裏躺著一位他一直想擁有卻從未擁有過的美麗紅顏。
似乎一下之間,千頭萬緒飄上心頭,李璟滿心溫柔惋惜,又滿麵悲傷痛苦,都過去十五年了,十五年了啊!想起上官青月那絕美的容顏,他的心都在不自禁地顫抖。
李璟滿麵唏噓,心裏不禁發出一陣陣自問,難道真的是紅顏命薄嗎?
想當年上官青月如仙女下凡一般,出現在江湖中,武功莫測,來曆神秘,引來無數青年豪傑競獻殷勤,而他也是其中之一!
沒想成老就在他放棄追求,失望而歸的時候將上官青月送到他麵前。
當時,上官青月身受重傷,他毫不猶豫地瞞著所有人將她帶入自己的東宮內,秘密請禦醫為她療傷,幸好保她一命;本想待她身體康複,無論如何也要納她為妃,可惜意弄人,此時的上官青月已經身懷六甲了,還嚴詞拒絕他的納妃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