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兩口婚事結了,但是萬曆的病並沒有隨著新婚的喜訊而消失,多年來萬曆一直服用著金丹,這是所有皇帝的通病,想長生不老,最後非但沒有長生不老,連長命百歲都達不到。
萬曆多年來的縱容生活要了他的命,他的壽命到頭了,別說是利用婚事衝喜了,就是天王老子自己恐怕也是無能為力了。
萬曆有三大理由必死無疑,第一,他多年的縱欲,使得他內需中空,早就精力全無,陽氣不足了;第二,他多年來服用的金丹丸藥乃是用重金屬加工製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諸如汞、鉛等對人體十分有害的物質,日積月累,萬曆的血液裏毒素嚴重超標,恐怕連骨頭都腐蝕黑了吧;第三,他多年來生活嚴重不規律,沒有工作上的約束,萬曆的生活一塌糊塗,起居飲食都是隨著性子來的,與養生之道相背而馳,不早死才怪呢。
綜上所述,萬曆必死無疑,且是在自尋死路。
校兒新婚的鞭炮聲才落,萬曆駕崩的喪鍾就敲響了。
這陣子真夠兩宮皇太後忙活的,一會喜,一會悲的,真個是人間悲喜劇啊。
其實依兩宮皇太後,尤其是李太後的閱曆,早就明白了萬曆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了,盡管李太後是萬曆的親娘,及其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死在自己的前麵,但是這個不爭的事實,卻擺在了所有人的麵前,不想承認也不行啊。
李太後在惋惜兒子的同時,還要考慮大明王朝這個大廈的事情,不能夠因為總舵手萬曆的離去而倒將下來吧?要想盡一切辦法保住老祖宗們留下來的這份產業。
李太後跟陳太後是多年的好姐妹,在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事情上,兩位老前輩達成了高度的一致。
這裏有必要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那鄭貴妃多年來一直窺視著太子的寶座,希望有一天太子朱常洛犯個錯誤,被萬曆斥責,廢了太子的名分,改封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然後萬曆什麼時候死也無所謂了,隻要她的洵兒當上了太子,她鄭貴妃將來就是鄭太後,那時想怎麼威風就怎麼威風了。
看看現在後宮當中李太後和陳太後就知道了,在古代,萬善孝為先,女人一旦熬到了當婆婆的時候,那可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候,即便你當上了一國之君,是萬民矚目的皇帝,在自己的娘親麵前,仍然要彎下自己的雙膝,向母親跪拜的。
母親的話永遠占有一席之地,比太上皇父親還要管用,或許是古人們覺得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母親孕育的,所以對待母親才會倍加尊崇的吧?
鄭貴妃想要得到太後這個位置想得心都要停止跳動了,她何嚐不想當皇後呢,但是鑒於兩宮皇太後的幹預,一直未能如願,現在看來此生當皇後是不可能的了,那麼隻有爭取到太後的寶座,才能夠永保自己勢力的不衰。
鄭貴妃想到萬曆給她和兒子的許諾,趕緊上房把放在房梁上的萬曆的手諭拿出來準備昭示於眾,趕緊讓朱常洛給洵兒騰地兒。
當手諭被拿下來的時候,鄭貴妃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她目瞪口呆,險些中風。
這份手諭竟然被燕子們咬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了。打開一看,裏麵的字跡斷斷續續,根本無法閱讀,別說拿出來給天下的人看了,就是自己看了,都難以置信,又怎麼去取信於人呢?
不行,鄭貴妃不認輸,她才不管什麼天命所歸呢,她要抗爭,即便對方是老天爺,她也不服軟。
必須迫使萬曆在歸西之前再立一份手諭,事不宜遲,晚了就來不及了。鄭貴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她幾次三番地到萬曆的窗前吹枕邊風,希望萬曆在彌留之際能夠拿起筆來,給她和洵兒一個交代。
鄭貴妃的一廂情願被萬曆的懶惰擊得粉碎,萬曆一生都生活在懶散當中,臨死也不例外,他並沒有如鄭貴妃所願,強撐著身子給鄭貴妃立什麼遺囑,他才不會費那個勁呢。
以前國家大事他都懶得管,現在立太子這種小事他才懶得動彈呢,在他看來誰當太子不一樣啊,都是姓朱的就行,反正那些都是自己身後的事情,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真可謂路易十五第二,在我死後哪怕它洪水滔天,異曲同工。
鄭貴妃失望至極,那時沒有錄音機,否則的話,若是動動嘴說說話,錄個音當遺囑,或許萬曆還肯幹,因為不是很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