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漢國的曆史.(2 / 2)

後來,紀武帝廣封諸侯的時候,為了顯示自己胸襟寬廣,封劉義為延漢侯,稱其封地為漢,世人稱之為後漢,將劉義實際控製的兩個郡,懷遠郡與平山郡,賜予劉義為封地,當然這隻是名義上的冊封,畢竟這兩個郡縣的土地實際上就是劉義掌控的。

不過以這兩個郡縣作為地盤,大是比較大,但卻有一點壞處,那就是這兩個郡縣與北胡接壤,一旦對方侵略,發生戰事,漢國必須要衝在最前麵,而且這兩地算得上是比較偏僻的地方,雖然是養馬之地,但是糧食和人才實在是不多。

後來紀靈帝組織聯軍北伐,便命令劉義作為先鋒,想要最先消磨他的實力,畢竟本朝的帝王麵對前朝遺孤,在政治態度上自然不能擺出好臉色,而其餘的人自然也十分眼紅劉義的地盤,對於此事都處於默認態度,所以這個暗虧劉義也隻能咬牙任何認了下來。

不過紀靈帝做夢都沒想到,這樣反而為漢國保存了實力,北伐戰爭一開始,劉義是以先鋒的身份出現,雖然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連戰連勝,但同樣的始損失也是最大的,當然正所謂禍福相依,也正是因此立下了大功。

而到了此時,紀靈帝覺得對劉義打壓已經足夠了,同時也是為了阻止其再次立功,於是將其調到了後勤。

不過在後來,聯軍遭到了大潰敗。不過劉義卻因為在後勤恢複元氣,所以這一次大潰敗幾乎沒有任何損失,並且以戰敗丟失的理由,趁機貪墨了不少後勤物資,而且他的領地是通往北胡草原的通路之一,劉義也趁著這個機會扣下大部分物資,如果不是害怕惹了眾怒,恐怕會全部都拿下,不過即使這樣也吃的滿嘴流油,而其餘的諸侯,他們理虧在先,又因為這次大潰敗折損了大半精銳,對此自然也無法有任何的表示,況且對方也沒有將事情做絕,隻能無奈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憑借這筆物資,劉義重新招兵買馬,不僅實力恢複從前,而且大大增加,因此趁機攻占了大半個朔州,而且南下攻下了渤州的雍河,安洛這兩個產糧的大郡,不過劉義是以騎兵起家,水軍並不是他所擅長的,因此在洛河的阻隔下,這才止住攻勢。

更關鍵的是,此時征戰一生的劉義,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就這樣劉義勢力的擴張勁頭這才停了下來,劉義病逝之後,他的兒子劉立上位。

不過劉立上位之後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朔州實在是太偏僻了,此處為苦寒之地,在以前統一的王朝內,發配犯人的地點之一,這也就意味著朔州的產出不多,甚至很難自給自足,整個領地的糧食有百分之七十需要依靠渤州的雍河,安洛兩郡,這個才能夠勉強滿足糧食所需,和軍隊的費用,不過除了糧食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