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一、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1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1.多問的孩子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著圓臉蛋、藍眼睛、淡色的頭發的小男孩降生了。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伐·愛迪生。愛迪生祖居荷蘭,父親山墨爾是個勤勞耕作的農民,母親當過鄉村教師。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因此備受媽媽的寵愛。
愛迪生從小體質比較弱,後來在媽媽耐心周到的照料下,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愛迪生體質雖弱,卻愛動腦筋。他的好奇心特別強,老愛問為什麼,看見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問,問了就轉著眼珠想。“為什麼鍋上冒蒸氣?”“為什麼凳子四條腿?”“金子是什麼?”父親常常被兒子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
小愛迪生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興趣得到了媽媽的充分肯定。媽媽當過小學的教師,她知道,好奇是打開神秘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當愛迪生問她為什麼時,媽媽總是微笑著,細心地開導他,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聽。這個時候,愛迪生總是歪著大腦袋,睜大眼睛聽著,聽完後,還會有一大堆新的“為什麼”從他的頭腦中冒出來。
愛迪生不僅愛問為什麼,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也鬧過不少笑話。
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樹下玩兒,不知是誰發現了樹杈上有一個馬蜂窩。
愛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於是找來一根長樹枝,硬是把馬蜂窩給捅了下來。頓時,一群大馬蜂都向愛迪生湧來。片刻之間,愛迪生已被馬蜂蜇得滿臉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即使這樣,他還要把蜂巢的構造看清楚。
還有一次,那是六歲的時候。一天早飯後,媽媽正在做針線活兒,愛迪生“咚”一下撞開了門,連跳帶蹦跑進來了,嚇得媽媽把手都紮了。
愛迪生氣喘籲籲地問:“媽媽,大母雞趴在雞蛋上做什麼呀?”
媽媽笑著說:“在孵小雞呀。雞媽媽就是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身體一天天將雞娃娃孵出來的。”
“噢,原來是這樣,太有趣了。”愛迪生拍拍大腦袋,—臉恍然大悟的表情,推開門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不見愛迪生的蹤影。媽媽很著急,一家人四下尋找。一直到傍晚時分,大家才發現這個小家夥竟然在後院雞舍旁邊做了個“窩”,裏麵放了幾個雞蛋,他正小心翼翼地趴在雞蛋上,一動也不動。
媽媽看他專心致誌的樣子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呢?”
“我在孵小雞呢!”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想不到他居然餓著肚子,從早到晚趴在雞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濃厚的興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愛迪生一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愛迪生一家不久就被迫離開了米蘭。鐵路的敷設導致了河運和運河運輸的蕭條,米蘭也就失去了其原來作為糧食經營中心的作用,工商活動中止了。1854年,小山墨爾·愛迪生全家搬遷到休倫埠市,在那裏開始經營糧食和木材。
愛迪生的童年就像他的同齡人一樣,無憂無慮地在歡樂中度過。孩子們都喜歡在休倫埠巨大糧倉附近的碼頭上玩耍,但時常由於不小心而掉到運河裏,通常他們總是由一些偶然的過路人救起,愛迪生也沒有幸免。他很善於觀察,從小就喜歡畫畫兒,而且畫得不錯。可以想到,他在孩提時曾做出了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稱的大膽和不夠謹慎的事來。但他在幼年所遭受的挫折,使他學會了謹慎和肯思索。他由於用火不小心,無意中把父親的糧倉點著了,於是就在市場上當眾受責打。他在用斧子截皮帶時,把一個手指剁去了。他常進行非常危險的化學試驗,而這些試驗隻是由於偶然的原因才沒有以悲劇告終。因此,愛迪生在幼年起就逐漸接觸“實踐”,積累了對於他的發展極為有利的也往往是痛苦的經驗。
愛迪生年齡越大,他對各種試驗就越感興趣,而對各種遊戲和娛樂越來越淡漠。在愛迪生已成為著名發明家時,他父親對他所作的評語是:“托馬斯·阿爾伐·愛迪生沒有童年。撥弄蒸汽發動機和機械就是他幼年的娛樂。”援引這一評語是很有意義的,即使這種評語有點過分渲染,但小孩子興趣的總方向,在這裏還是十分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2.艱難的經曆
愛迪生對實驗的興趣一天比一天濃厚。漸漸地,媽媽給的零花錢已經不夠用來購買實驗藥品了。這可怎麼辦呢?思來想去,愛迪生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小鎮上剛通了鐵路,許多人到火車上做買賣。愛迪生心想,我要是能去火車上賣賣報紙和糖果,既能到城裏圖書館看書,又能掙錢買實驗用品,多好的事啊!
於是,愛迪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媽媽。
聽了兒子的想法,媽媽有些心酸,可一想到愛迪生是這樣懂事的孩子,又欣慰地笑了。媽媽千叮嚀萬囑咐,才不舍的放兒子走了,愛迪生當時隻有12歲。
到城裏後,他先去報館買厚厚一疊報紙,接著再去圖書館,找個座位,埋頭看他心愛的書籍。餓了啃幾口麵包,渴了喝幾口水。直到天快黑了,圖書館隻剩下他一個人時,他才不得不離開。然後慌忙跑到火車站,擠上返回的列車。
車廂裏,又響起愛迪生清脆的吆喝聲:“看報!看報!看今天出版的新報!”
從此,12歲的愛迪生學會了自立。他用自己掙來的錢購買實驗用品,每天晚飯後,就一頭鑽進他的小實驗室做實驗。
愛迪生在火車上跑來跑去又賣水果又賣報,漸漸地,和車站上的工人以及列車上的乘務員都混得很熟。他機靈勤快,大家都很喜歡他。
於是,他機靈一動,請求車長把他的實驗搬到火車上來做。看到愛迪生這麼好學,老車長同意了。
聽了老車長的話,愛迪生高興得不得了。他立刻跑回家,把他的那些東西搬上了火車。
過了幾天,老車長到行李車上一看,喲,簡直像新開的藥店。各式各樣的大瓶小罐,粗細不一的玻璃試管,以及裏麵裝的五顏六色的液體、粉沫等。小愛迪生看看這個,拿拿那個,一會兒看看書,一會兒又擺弄擺弄他那些玩意兒,一個人忙得不亦樂乎。老車長欣慰地點了點頭,心想:有出息的孩子!
就這樣,愛迪生在風馳電掣的火車上建成了他的實驗室。每天,報紙和水果一賣完,愛迪生就樂滋滋地躲進行李車廂裏,做他的化學實驗。
愛迪生的學生時代特別短。他共上了幾個月學,就由於他常提無數各種的問題而使老師們感到厭煩,同時由於他當時對學習表現得不特別努力,而被認為是不聰明和愚蠢的學生。他的學生時代,確切些說,就是那幾個月的學習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此後,就由母親來教他。母親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婦女,一位教師。由於母親的耐心和溫柔態度,愛迪生學會了識字和算術。他的字練寫得工整秀麗,他養成了工整記筆記的習慣。他的“係統”教育,實際上隻是這樣。後來,在進行設計工作時,他常常感覺到他所受教育的不足,而不得不隨時在工作過程中彌補這一缺陷。在這位發明家的以後工作中,很需要物理、化學、數學和電工學等方麵的理論知識。這些方麵的不足,不能不給他的工作造成困難。當他需要深入和全麵了解某一問題時,他就開始研究它,以此來彌補自己所受教育的空白。
3.從最小的辦報人到漂泊的報務員
愛迪生從12歲就開始獨立工作掙錢了。最初,他在來往運行於休倫埠和底特律間的火車上賣報紙、雜誌、糖果和水果。父母沒有阻擋他從事這些工作,而使他完全能夠按照自己的誌向行事。不久他就開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在火車運行時印刷的報紙。在各中間站上,擔任“本報通信員”的少年們給他送來了當地新聞。而有的消息則是他從車站報務員那裏得到的。他這樣小的年紀,在這裏就第一次接觸到電報,並對電報的眾多優點和可以大加運用的範圍作出了很高評價。
愛迪生這個小孩,就這樣成了記者、編輯、排字工人、校對員、印刷工和報童。報紙的發行份數達到了幾百份。該報不隻是報導地方新聞而且還報道最有意思的世界時事(這時是美國1861年爆發的國內戰爭的前夜)。愛迪生在自己的報紙上,刊登了他從書中所摘抄來的技術資料,報道了各種技術和科學新鮮事物。
愛迪生在進行出版工作的同時,仍繼續做生意。愛迪生在鐵路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在休倫埠開設了兩個售貨商亭:一個是出售報和其他刊物的售貨亭;另一個是賣蔬菜、漿果、油等物品的售貨亭。當國內戰爭開始時,愛迪生關閉了第二個售貨亭,因為對報紙的需求量增長了,因此愛迪生賺得的錢也大大增多了。愛迪生後來就再也沒有從事過寫作和出版工作。因此,應把他的報業工作,評價為他少年時代就已有首創精神和踏踏實實要幹一番事業的願望的表現,而且他的這種首創精神和願望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合理的商業性核算後才產生的。看來,他一生中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他熟悉了電報機並開始對電和電工技術感起興趣來。
愛迪生稱自己是化學家,而且說一向使他最感興趣的是化學。每當愛迪生乘坐他的“印刷廠”所在的那個行李車廂去旅行的時候,他總是在那裏進行各種不同的化學試驗。一次,由於磷起了火,車廂裏失火了,火被乘務員撲滅。而到下一個站上,愛迪生的所有試驗用品被從充滿濃煙的車廂裏全拋了出來。試驗者本人也隨同試驗用品一起被拋了出來。這是愛迪生青年時代最痛苦的時刻,直到很久,他也沒有忘掉這一不愉快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