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7(1 / 3)

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7

85.憑空消失的部落

二戰即將爆發之前,在阿拉伯半島的亞丁港發生過一起集體失蹤事件,至今仍是個謎團。這個部落的名字叫“拉達”,是一個沙漠部落。在它失蹤時,附近一直都有英軍駐守,而在其南北兩方都有其他部落,這些部落之間隻有一條非常危險的通道可以穿行。在這個部落消失後,英軍發現屋內的家具擺放整齊,餐桌上還留著沒有動用的飯菜,村裏也沒有被炮火襲擊的痕跡,敵人入侵的可能被排除了。英國飛行員也沒有發現有人群遷移的痕跡,而其南北兩方的部落也沒有發現“拉達”部落的人。這個部落的整群人就這樣憑空消失了,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般。

還有一個集體消失的部落,那就是住在北寒帶的愛斯基摩人部落。

這個小部落坐落在加拿大的安吉克尼湖附近,大約有三十幾個人。它的失蹤是北一個叫約翰·拉斐爾的獵人發現的。

這個獵人是愛斯基摩人的老朋友,因為他們曾經救了他的命,所以拉斐爾隻要出來打獵,必會來看望一下恩人。

可是1940年12月初的一天,拉斐爾卻再也找不到他的朋友們了。他們集體失蹤了。拉斐爾在一間屋裏發現,鍋裏已被煮熟的食物凍得都拿不出來了,而另一間屋裏則有一件正縫製的皮衣,針還在上麵刺著呢。這些愛斯基摩人到哪兒去了呢?

警察們通過清查,發現愛斯基摩人最重視的槍仍放在原地,而他們的狗卻被餓死在距部落100米的灌木林中,各個小屋內外都井然有序,絲毫沒有被侵犯的痕跡。那麼,愛斯基摩人是因為什麼消失的呢?

正當人們疑惑不解時,一個新的情況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在拉達部落和愛斯基摩人部落消失的時候,都發現了不明飛行物,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86.戰爭中遺失的祖先遺骨

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北京市周口店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後來,這個頭蓋骨化石被保存在北京協和醫學院。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隊侵占了北京,可因為當時協和醫學院是美國的駐華機構,日軍一時不敢隨便搜略,“北京人”化石在這裏還比較安全。但是,到了1941年,日美關係越來越緊張,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軍搶走,有關單位決定把化石送到美國暫時保管。

按原計劃,“北京人”化石將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運往美國。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珍珠港事件爆發了,日軍迅速占領了美國在北京、天津等地的機構,“北京人”頭蓋骨在轉移中神秘失蹤了!

1942年8月,在發現化石不見了之後,日本方麵曾大肆宣揚化石“被竊”,還找過相關人員逼問其下落,裴文中教授也遭到了非難。

過了兩個月,突然有消息傳來,說在天津發現了“北京人”化石。日軍還專門找了一個研究員前去辨認,但研究員剛到天津就被趕了回來,並被告知在天津找到的東西跟化石無關。不久裴文中教授被釋放,同時,日軍對“北京人”化石的搜索也停止了。

抗日戰爭結束後,曾有過報道說,在東京發現了“北京人”化石,說是東京帝國大學交給盟軍總部的,準備送回中國。報上雖如此報道,但中國政府從盟軍總部所接受的東西中,並沒有“北京人”化石。為此,當時國民黨政府駐日代表團顧問李濟博士,在東京曾先後五次尋找過“北京人”化石的下落,均無任何結果。美軍總部也曾動員在華美軍尋找“北京人”化石的下落,還是一無所獲。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北京人”化石的失蹤直到現在還是個懸而未解的謎。

1908年,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發生了舉世聞名的通古斯大爆炸,爆炸產生了很多碎片和殘骸,其中有一塊3噸重的隕石,被認為是無價之寶。這塊隕石在2004年被“通古斯太空事件”基金會主席、俄科學家尤裏·拉維賓買走,後來一直被放置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的“通古斯太空事件”基金會門前的廣場上。不過跟通古斯爆炸一樣離奇的是,2007年8月10日,這塊無價之寶突然從被“通古斯太空事件”基金會門前的廣場上消失了。這件事引起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警方的高度緊張,該市內務部甚至討論是否將該案件列為刑事案件。遺憾的是,目前警方對此事的調查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這件神秘消失事件之所以引起各方的高度緊張,還要聯係到通古斯爆炸事件。很多人認為通古斯爆炸時間與外星文明有關,爆炸中產生的很多碎片被懷疑是外星飛行器的殘骸。所以對於這塊隕石的消失,雖然不排除是犯罪分子的盜竊行為,但是使很多人更為擔心的是,可能是當年墜落隕石的外星力量取走了隕石。之所以有這樣的懷疑,是因為隕石失蹤大概是6月份,而發現隕石丟失已經是兩個月後了。換句話說,隕石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和線索。能弄走一個3噸重的東西,又如此幹淨利索,可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疑慮不斷地籠罩在人們的心頭,是拉維賓監守自盜,還是……

不過,有一絲希望使人們心理稍安,有人看見6月6日有一夥形跡可疑的人在“通古斯太空事件”基金會門前轉悠,並鬼鬼祟祟地把一個非常重的東西運上卡車,匆匆溜走。但願是這夥竊賊偷走了隕石,因為至少這塊神秘的隕石仍留在地球上。

87.是什麼謀殺了關嶺魚龍

在我國貴州關嶺地區,曾發現了大批遠古時期的生物化石,這當中包括比恐龍還要早2500萬年的魚龍。魚龍當時是海洋裏的霸主,體形在2~4米之間,幾乎通吃海洋裏的一切動物,尤其愛好吃烏賊。關嶺是一個山區,魚龍作為當時海裏的強勢主體,為什麼會在這裏大批死亡呢?

根據對關嶺地區的化石研究分析,這裏原來屬於淺海地區,但是魚龍屬於深海生物,怎麼會來到這片淺海地區呢?是深海裏出現了更凶猛的對手,逼得它們別無選擇呢,還是關嶺地區有著什麼誘惑,讓魚龍甘願冒險呢?

一些植物化石顯示,關嶺地區在當時屬於亞熱帶氣候,周圍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吸引著大量的海洋動物前來覓食。這些海洋動物密集在此,在雄霸海洋的魚龍看來就是食之不盡的美餐,所以成群的魚龍尾隨而來,聚集到了這裏。可是麵對如此豐富的食物,魚龍應該越來越多才對,為什麼卻大量死亡了呢?是來到淺海地區無法適應這裏的環境呢?還是因為魚龍太多,相互爭奪食物而自相殘殺?抑或是發生了什麼自然災害?

從關嶺地區的化石分布來看,魚龍曾一度想遊回深海,但是好像又遇到了某些東西的阻攔。是有什麼凶猛的敵人帶來了威脅,將魚龍包圍在關嶺區域?那時還沒有人類,沒有其他生物能夠實施如此嚴密的圍獵策略。

一份關嶺地區的地殼運動分析揭開了事情的謎底:原來關嶺地區因為地殼運動由淺海變成了封閉的死海,眾多生物的存在使海水嚴重缺氧,魚龍因此想逃回深海,不想卻被群山擋住了去路,最終隻能困死關嶺。

不過,這也隻是目前的推論,魚龍之死也許同恐龍一樣,涉及地球之外強大力量的衝擊。

88.恐龍突然絕跡

對於恐龍,我們已經比較熟悉。它們體形多數比較巨大,分為草食和肉食兩種,在地球上存在了1.3億年後,於距今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於它們的消失,有很多說法,其中最典型的是“隕石撞擊說”、“食物鏈斷節說”和“火山爆發說”。

“隕石撞擊說”認為,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撞擊產生的高溫使岩石氣化形成了“粒子雲”,“粒子雲”遮住了太陽且長時間不消散。沒有陽光的照射,使地球上的溫度驟降,造成了大量動物的死亡,就連恐龍也難逃厄運。

“食物鏈斷節說”認為,由於恐龍的體形巨大,需要的食物很多,長此以往,能夠捕食的動物越來越少,能吃的植物也因為大量被食用而遭到嚴重破壞,恐龍在食物鏈斷節後就滅亡了。

支持“火山爆發說”的專家則認為,當時地球上火山爆發頻繁,而且那時火山爆發釋放出來的能量非常大,每次爆發都相當幾百顆原子彈在同時爆炸。火山爆發產生的灰塵遮天蔽日,環境被嚴重汙染。在這種環境中,任何體形較大的動物都無法存活,恐龍當然也不能幸免。

另外,有些專家認為不少恐龍化石的頭部都有傷口,像是一些高智能生物對其進行捕殺造成的,這種捕殺行為導致了恐龍的滅亡;有些人認為,6500萬年前隕石對地球的碰撞,釋放出了大量甲烷,而甲烷的燃燒將恐龍“烤死”了。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恐龍並沒有消失,隻是進化了,它們有可能潛入海底成為深海動物,也有可能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體型變小、變輕,與原來完全不同,成為了新的物種。

總之,恐龍的消失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環境的因素,所以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保護環境是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