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6
70.尋找聖杯
基督教的聖物“聖杯”據說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過的酒杯,也是門徒約瑟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用來接耶穌鮮血的杯子。英國的亞瑟王曾進行過大規模的尋找聖杯的行動,無數基督教的信徒也在不斷地尋找聖杯,不過至今沒有找到關於聖杯的關鍵線索。
聖杯到底在哪裏,我們並不清楚,但是耶穌死後,聖杯曾被輾轉運送到過很多地方,這或許能給尋找它的人提供一絲啟發。
據說,約瑟在耶穌死後,攜帶著聖杯經過羅馬到達法蘭西,並最終在英國的格拉斯頓伯裏城定居。也就是說,聖杯最終被藏在了格拉斯頓伯裏城的某處,這也是絕大多數基督教徒所認為的。但是,聖杯被帶到格拉斯頓伯裏城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永遠地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留下的隻是一處據說流淌著紅色泉水的地方,傳說那是耶穌的血染紅的。
但是,還有很多傳說,說明聖杯在羅馬、法蘭西不僅路過,還停留過,甚至,羅馬教廷的執事——聖勞倫斯僧侶還企圖把聖杯運回他的家鄉,但是最終他遭遇了悲慘的結局。聖杯是否真的被其運回家鄉,或者途中丟失,後人不得而知。
也有人說,聖杯現在還保存在西班牙瓦蘭西亞大教堂的一所附設禮拜堂裏,並且還有人能準確地描述出杯子上麵鑲嵌的寶石和杯子的形狀及大小。但是,耶穌的杯子應該不會鑲嵌有寶石,這個杯子的真假值得懷疑。重要的是,據說為了避免戰爭的毀壞,西班牙國王曾兩度轉移過聖杯,這當中是否發生過意外,也是一個疑點。
似假似真的關於聖杯的傳說,使聖杯的最終去向變得神秘起來,尋找聖杯的道路也變得更加艱難。
71.重新發現的古滇國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風和日麗,人們歡聚在王國的首都,享受著難得的熱鬧時光;有幾個穿著不同時裝的“外國人”穿行在熱鬧的人群中,特別顯眼,他們是遠方來的外國使節,此行是要向滇王進貢;有四個人抬著一頂肩輿從廣場經過,肩輿上坐著一個貴族婦人,周圍的人紛紛向她行禮。
在這熱鬧集市的一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種景象:有個男子被綁在廣場的巨柱上,看樣子她將被斬首;還有一個受刑者,手腳被縛,伏臥在兩段木板之上,像是即將要被腰斬。不遠處,還有一些巨蟒正在將一個活人吞入口中……
這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古滇國的一幕逼真的畫麵。這些景象並非憑空想象,它們刻畫在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上。從這些場景中,我們可以窺見古滇國人的真實生活。
上個世紀50年代,這些青銅器在滇池附近被研究人員發現,後來在這裏又發現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記》對這枚金印有過記載,那是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賜予滇王的。司馬遷在《史記》裏曾說,雲南有個被稱為“滇”的國家。但此後,除了《後漢書》和《華陽國誌》引述了司馬遷的記載外,沒有人再提起過這個國家。
研究人員為找到這個神秘的古老王國感到非常興奮,但同時,他們也非常困惑,這個古滇國為什麼會突然銷聲匿跡?一群偉大的創造者,怎麼會突然就退出曆史的舞台,而沒留下任何線索?如果不是偶然在滇池附近發現了這些青銅器,可能我們永遠也不會知曉,在兩千多年前,雲南昆明附近還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發達的古代文明。
這個古老王國像是突然之間出現的,又在突然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72.中東“玫瑰紅”的隕落
佩特拉城曾是納巴泰王國的首都,在希臘語中是“岩石”的意思,因為它所有的建築都是在玫瑰色的山岩上開鑿而成的,所以又被叫做“玫瑰紅”。
佩特拉城一度是納巴泰人的商業樞紐。公元106年,古羅馬人接管並統治了它,佩特拉在羅馬人的統治下也興旺了一段時間。但在佩特拉後期,古羅馬的統治者們把注意力都投到了鋪築商道上,他們不斷地改進交通設施,越來越多的貨物開始通過亞曆山大港運輸。同時,佩特拉的陸地運輸也因為新線路的開通而逐漸衰退。就這樣,佩特拉逐漸失去了對運貨通道的控製權。而正因為如此,使得佩特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經濟實力大大減弱,到了公元3世紀,整個城市開始衰弱。
可就算是失去了對運貨通道的控製權,它也可以生存的啊,許多並不如它繁華的城市都生存下來了,它又為什麼會消失呢?
有科學家分析,可能是環境的惡化造成了佩特拉的衰亡。佩特拉興旺時期,隨著城市人口增多,人們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和燃料需求,砍伐了大量的森林,使這裏慢慢變成了沙漠地帶,而周圍環境,也無法再為日趨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迫使人們不得不離開了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
還有史學家分析,導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原因可能是天災。因為在公元363年,佩特拉城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地震。震後,許多建築物變成了廢墟,同時由於這裏繁華已不再,許多屋主便放棄了修葺而改為背井離鄉。公元551年,有一次嚴重地震襲擊了佩特拉城,給本就苦不堪言的居民們雪上加霜。於是,更多的人選擇了背井離鄉,由於人們的放棄使整個城市徹底衰亡了。但這一說法也還沒有被證實。
73.夢回樓蘭
很多人聽說過“樓蘭古國”,可樓蘭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它在哪裏?又是怎樣消失的呢?
其實,司馬遷曾在《史記》中對樓蘭做過較全麵的描述,他把樓蘭描述成一個風景迷人,美麗富饒的國度。由於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該地區貿易發達,樓蘭古城也因此變得繁榮昌盛。
雖然種種跡象都表明,樓蘭古城的確曾經存在過,可是在一次次的尋訪中,人們卻始終沒有發現它。直到1901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等人,在塔裏木河東側的孔雀河下遊無意中看見了一個廢棄的城市,有城牆、街道、房屋、烽火台……隨後的數十年間,人們對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樓蘭才像一個姍姍來遲的貴婦,向我們呈現了她昔日的麵貌。
可是如此繁榮的城市,不知什麼原因,隻存在了五六百年的時間。公元4世紀左右,也就是從我國史上的東晉十六國時期之後,再也沒有了有關樓蘭古城的記載。這是為什麼呢?
從第一次發現樓蘭古城至今,一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對樓蘭古城的消失還隻是停留在猜測的階段。
有的說與我國古代的戰亂頻繁有關。樓蘭地處沙漠,又是軍事要地,戰爭不僅洗劫了樓蘭,還破壞了它的植被、交通和商貿地位。如果自然環境和對外交通被破壞,樓蘭就有毀滅的可能。
有的說與飲用淡水有關係。由於樓蘭的唯一淡水源——孔雀河幹涸,樓蘭人失去了生命的依托,於是人們為了活命而大批轉移,這座古城終因人去樓空而消失。
還有的說是因為羅布泊是個遊移湖,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物,而樓蘭是依水而建的,如果羅布泊遊移不定,人們就會漸漸離散,於是樓蘭就消失了。
74.同古羅馬城說再見
在環地中海地區,曾有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羅馬帝國,其首都古羅馬城則被稱為“永恒之城”。但不知是何種原因,這個“永恒之城”消亡了。
據史書記載,公元410年,哥特人攻打了羅馬,雖然並未給羅馬帶來毀滅性的傷亡,但送給了羅馬帝國400多年來第一次慘敗,羅馬人在心理上很難承受,以至於整個國家的鬥誌極低。所以,就有學者認為,古羅馬城是由於哥特人的攻打而最終消亡的。
但是1969~1976年,考古人員發掘了4世紀末5世紀初的羅馬人墓群,共找到了450具骸骨,發現這些骨頭多數都鉛含量超標,是正常人的80倍以上!而其中幼兒骸骨中的鉛含量則更多。在發掘羅馬帝國的貴族、王公的墓葬時,也發現了一些十分奇怪的黑斑。經分析後發現,原來這些黑斑是硫化鉛,它是由沉積於骨骼中的鉛與屍體腐爛時產生的硫,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的。
研究者們推斷,在古羅馬城消亡前的幾百年中,羅馬人對他們的供水係統非常引以為傲,而這些供水係統通常都以鉛管輸送飲用水。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鉛質的杯子喝水,用鉛質的鍋做飯,還用鉛製的器皿儲存糖漿和酒。他們甚至在製作葡萄醬時還要加進鉛丹(即四氧化三鉛),婦女們的化妝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鉛……天長日久,羅馬人普遍發生了鉛中毒,尤其是那些用鉛較多的貴族。
由現代醫學得知,正常人即使吸收微量的鉛,對生殖能力也有影響,體內大量積累,更是能引起流產、死胎和不育,即使生下的嬰兒幸運成活,也基本都是智障兒童。所以,就有史學家分析,羅馬人很可能因為生活中鉛的大量侵入致使帝國覆亡。
難道古羅烏城真的消亡於鉛這個化學元素?
75.疑惑重重的瑪雅文明
自公元前1500年開始,美洲的瑪雅人創造了偉大的瑪雅文明。可就在最為鼎盛的10世紀,瑪雅文明卻突然急劇衰落,最後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