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香格裏拉——高山植物的天堂
7月,香格裏拉很多植物正在開放。一下飛機,首先吸引我的是掛著球果的林芝雲杉。車窗外看去,公路兩邊是一叢叢開得正歡的藍色的鳶尾花,紅的或黃的報春花,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兒的植物。
在迪慶,我去了普達措國家公園,經過金沙江畔、翻過白茫雪山,專程趕往德欽,看到了神秘的梅裏雪山。迪慶的平均海拔達3280米,德欽縣境內的梅裏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裏兀立綿延的雪嶺雪峰。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的山峰。這些著名的風景,自然少不了成千上萬的驢友們的詳盡報道和讚美,我也大可不必重複,何況我的相機也拍不了精彩大片,還是展示一些我感興趣的植物吧,這些都是迪慶境內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高山植物,尋常也難得見到。
山區由於地形複雜,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溫度逐漸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溫度平均下降06℃左右。即由於地勢的升降,直接影響溫度的高低和熱量條件的變化,進而間接影響花卉植物的種類分布和形態特征,使花卉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現明顯的地帶性。高山峽穀地區,正是由於高差懸殊,一山見四季,十裏不同天,往往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範圍內,從山腳到山頂,聚集著不同緯度地帶的各種花卉,形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山地立體花園圖畫。一般山區海拔越高,適宜生長的花卉種類便越少,但即使是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上,那色彩斑斕的各色高山杜鵑花,還有那一叢叢,一片片的綠絨蒿、馬先蒿、報春花、紫草、虎耳草等,形態奇異,多彩多姿,在夏日下顯得十分嫵媚。
1林芝雲杉
一下飛機,在機場旁看到的就是這掛著紫色球果的杉樹,第一次見,後來才知道它的名兒。這裏的高山針葉林通常由冷杉、雲杉組成。
2苞葉大黃
長在草澤和河灘上,花柱上大大的苞片,既可以抵擋紫外線的強烈照射,又透光保溫,子房部分能形成類似溫室的效應,有助於後代的繁育。
3錫金報春
這個季節開放得最盛的報春花是錫金報春和偏花鍾報春,錫金報春的分布似乎更廣,公路兩邊的山坡林地到處能見到它的身影。
4西南鳶尾
植物界對鳶尾花的命名通常喜歡在前麵冠以產地,如園林中常見的日本鳶尾、德國鳶尾、巴西鳶尾等等。這西南鳶尾在野外的分布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四川、雲南、西藏海拔2300~4800米的高山上能見到。
5金黃杜鵑
214國道越過白茫雪山,在拉拉山丫口是路麵的最高處,海拔達4340米,這裏見不到喬木,隻生長著低矮的灌木和一些草本植物。這種杜鵑低矮成群落,花朵很小,現在已經過了盛花期,能找到這株晚開的感到很幸運。
6珠芽蓼
拉拉山丫口路旁的山坡上還能見到盛開著的珠芽蓼,十分逗人。
珠芽蓼的花淡紅色或白色,花序上有珠芽,可以直接萌發出小型植株,像胎生一樣十分有趣。它的拉丁名種加詞“viriparum”意思就是胎生的。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草藥,蟲草屬真菌寄生在多種昆蟲體內,而寄主昆蟲以寄生在鱗翅目蟲草蝠蛾幼蟲的最為名貴,這幼蟲的寄主植物就是珠芽蓼的地下莖。
7牛蒡
牛蒡葉大花奇,生命力強盛,原產我國,公元920年左右傳入日本。牛蒡籽和牛蒡根既可入藥也可食用,別名大力子、東洋參、牛鞭菜等。在我國長期隻是作為藥用,在日本栽培馴化出多個品種,成為尋常百姓家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保健菜。
8雲南紅豆杉
紅豆杉一般指紅豆杉科中的紫杉屬植物,我國有四個種一個變種。前些年不少野生的紅豆杉遭了大禍,就為了樹皮裏能提煉出可以治療癌症的藥物——紫杉醇,很多大樹被人生生的活剝了皮——提煉1公斤紫杉醇,需要15至30噸樹皮。某地有一棵生長了上千年,胸徑達26米的“紅豆杉王”,2001年7月,被當地一農民花了四天時間剝完樹皮,獲利四、五百元。中國的野生紅豆杉,在短短的十幾年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砍伐和破壞,野生存量銳減,有的地區甚至已瀕臨滅絕。
9銀蓮花
銀蓮花廣布於世界各地,最常見於北溫帶的林地和草甸。其中的很多種因花色鮮豔而引入園林栽培。因其花型似為風所吹開,又叫風花。西方國家又以草地銀蓮花(Apratensis)、開展銀蓮花(Apatens)及白頭翁銀蓮花(Apulsatilla)等象征複活節,故又稱“複活節花”。
10委陵菜
委陵菜有很多種,花都是黃色的五瓣,但葉子差異很大,生長的環境也不同。隻看花,很容易當作同一種,不開花時隻看葉,則可能會被當作毫不相幹的植物。
11五齒管馬先蒿
馬先蒿的種類繁多,大多長在高山濕潤草地、沼澤草甸、杜鵑灌叢或冷杉、雲杉林下,花色豔麗,形狀奇異,全靠昆蟲傳粉,花冠形態都與長吻昆蟲傳粉有密切關係。五齒管馬先蒿花色紫紅,細長的管,扭曲的喙,下唇莖部具白色斑,形態別致。
12花楸
花楸樹的分布其實很廣,算不上嚴格意義的高山植物。喜光也稍耐蔭,抗寒力強,根係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現在園林中多有栽培,據說於高溫強光處生長不良。這是在普達措國家公園裏見到的一株,和冷杉、杜鵑混生一處。“流血”的樹
一般樹木,在損傷之後,流出的樹液是無色透明的。有些樹木如橡膠樹、牛奶樹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有些樹木竟能流出“血”來。
我國廣東、台灣一帶,生長著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叫做麒麟血藤。它通常像蛇一樣纏繞在其他樹木上。它的莖可以長達10餘米。如果把它砍斷或切開一個口子,就會有像“血”一樣的樹脂流出來,幹後凝結成血塊狀的東西。這是很珍貴的中藥,稱之為“血竭”或“麒麟竭”。經分析,血竭中含有鞣質、還原性糖和樹脂類的物質,可治療筋骨疼痛,並有散氣、去痛、祛風、通經活血之效。
麒麟血藤屬棕櫚科省藤屬。其葉為羽狀複葉,小葉為線狀披針形,上有三條縱行的脈。果實卵球形,外有光亮的黃色鱗片。除莖之外,果實也可流出血樣的樹脂。
無獨有偶。在我國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還生長著一種很普遍的樹,叫龍血樹,當它受傷之後,也會流出一種紫紅色的樹脂,把受傷部分染紅,這塊被染的壞死木,在中藥裏也稱為“血竭”或“麒麟竭”與麒麟血藤所產的“血竭”具有同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