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原產於我國,約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南北各地都可種植。每年收割七八茬,故民間曾有“剃韭菜,寅時割了卯時來”的民諺。它品種資源相當豐富,比如天津的卷毛韭、雲南的早花韭、廣州的細葉韭等都是國內一流的土產。在北京還發現了一種俗稱“野雞脖”的五彩韭菜,具有黃、綠、白、紅、褐等顏色,堪稱韭中奇種。辣椒的由來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等地,首先種植和食用它的是印第安人。16世紀傳入歐洲,17世紀由歐洲引入我國。辣椒在我國雖然隻有400多年的曆史,但是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豐富的品種,如櫻桃椒、圓錐椒、牛角椒、朝天椒和燈籠椒。北京產的一種深綠大柿椒,個大肉厚,甜而不辣,實屬炒肉之佳品。此品種已引種全國各地,並傳入美國,被譽為“中國巨人”,深受人們的喜愛。茄子的由來
栽培的茄子起源於野生茄。早在《山海經》中就提到“茄子浦”,說明在我國的自然環境下,茄子的分布甚廣。
據考察,我國西南山區,包括金沙江河穀如甘孜、川滇交界的渡口一帶,野生茄分布很廣,西雙版納有可食的多年生茄樹。早在晉代,《南方草木狀》對茄樹已有記載,書中說:“……種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漸長,樹幹乃成大樹,夏秋成熟,則梯樹采之。”野生茄屬植物尚有紫花茄、水茹、蔓生的藤茄等。分布在嶺南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茄子的曆史非常悠久,並形成許多品種,其中也有從鄰國傳入的,如印度茄種約在5世紀前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又據宋《本草衍義》記載:“新羅國(今朝鮮)出一種茄,形如雞,淡光微紫色,蒂長味甘,今中國已遍有之。”外來茄種的引入更增添了我國茄的品種、果形、果色的變異。香蕉的由來
香蕉,香味清幽,肉質軟糯,甜蜜爽口,是人們喜愛的佳果之一。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吃下香蕉後獲得智慧,因此把它尊為“智慧之果”。
香蕉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我國在漢武帝時就已栽培。漢代《三輔黃圖》中說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有芭蕉二木”。西非到7世紀才有香蕉,是由阿拉伯商人傳去的。傳到西歐和美洲那就更晚了。蘋果的由來
我國古代稱蘋果為柰,大約已栽培了1600多年。相傳在古希臘時代,有個插上翅膀的安琪兒,手中抓著一個金蘋果,她飛到之處,一切妖魔就驚惶失措,紛紛躲避。這個童話說明,蘋果一向令人喜愛,被視為吉祥之物。它的果型亦相當雅致,味道香甜,含有果糖、果膠、磷素、有機酸等20多種營養物質,許多專家公認它是兒童和腦力勞動者的最佳果品。葡萄的由來
葡萄和胡蘿卜、苜蓿是漢朝時由西域傳入中原的,其中葡萄已成為中原上佳水果。
據考古資料記載,葡萄發源於黑海和地中海沿岸,7000年前才開始在高加索、中亞細亞、伊拉克等地栽培,以後傳入埃及、希臘。在古希臘,人們說葡萄是“植物之神”狄奧薩斯賜給人類的禮品。
我國漢代稱葡萄為蒲萄,《史記》中說:“大宛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據《酉陽雜俎》記載,葡萄由張騫從大宛移植到漢宮,大宛就是伊朗一帶,張騫從西域回國是公元前128年,可見我國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葡萄先在陝西一帶定居之後,隨即向各地廣泛傳播,深受人們喜愛。曹丕在《魏文帝詔》中盛讚葡萄:“中國珍果甚多,且複為說葡萄,其甘而不過,脆而不酸,冷而不寒,葉長汁多……”把葡萄的優點寫得淋漓盡致。
我國葡萄品種主要有“玫瑰香”、“赤露珠”、“巨豐”等。新疆葡萄最為著名,相傳2000多年前吐魯番的底開伊努斯王國的國王,從貢品中嚐到葡萄,國王欣喜萬分,當即派使臣去阿拉伯引進種子,這就是吐魯番無核葡萄的由來。
葡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糖、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目前,我國所產的葡萄以西北部新疆的為上品,成為國內外暢銷的產品。另外,華北也是我國優良的葡萄產地。香菇的由來
在食用菌類中,香菇的味道可謂上乘,皮滑肉嫩、頗得食客喜愛。香菇的栽培要有特定環境,我國浙江為產菇第一大省,而且味道鮮美獨特。作為浙江省一大名產的香菇,主要限於該省的龍泉、慶元、景寧(現屬雲和縣)一帶種植。據當地的傳說,香菇的栽培最早起於距今1500年前當地的一個農民吳三公。三公世居深山密林,常以野味和野生菌為食,這些東西非但味道鮮美,而且無毒又能健身。後來他又發現這種菌在砍斷去掉樹皮的闊葉樹中長得特別旺盛,於是他經過長期實踐,掌握了這種菌的栽培技術,這種菌就是現在的香菇。吳三公被當地人奉為菇神,為他建殿,曆年祭祀不斷,龍泉一帶至今尚有吳三公殿的遺跡。
其實,香菇的淵源還可追溯得更遠,早在公元前239年的《呂氏春秋》中已有這樣的記載:“味知美者,越駱之菌”,菌即現在的香菇。公元1313年的元代《王楨農書》中,除了講述香菇的風味外,還詳細記載了香菇的栽培方法,可見當時香菇已有種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講到香菇的藥用價值,“香菇乃食物中的佳品,味甘和平,能益味助食及理小便不禁”等。花生的由來
花生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秘魯一帶。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當地居民早已種植花生數百年,此後,花生的種植漸漸地擴散到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大約在公元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早期,花生從南洋群島引入我國,最初隻在沿海各省種植。在明孝宗弘治15年(1502年)的《常熟縣誌》中有“三月栽引蔓不起長,俗雲:花落在地,而生長土中,故名”的記述,這是關於花生種植在我國史料中的最早記載。目前,花生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它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西瓜的由來
西瓜已成百姓消夏去暑的佳品,物美價廉,深得民眾喜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曆史。
西瓜全身是寶,它既是夏日消暑解渴的佳品,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