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0多個仁愛傳教會的分會裏,也擠滿了前來吊唁的民眾。同時,全世界各地的其他教堂也都在為姆姆獻上了追思彌撒,幾乎所有國家的首腦和政要都發來唁電,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他們對這個仁愛天使一致的哀悼和崇敬。其中就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美國前總統裏根夫婦、克林頓夫婦、法國總統希拉克、英國首相布萊爾、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等。
9月13日上午,特蕾莎姆姆的靈柩從聖多默教堂移往溫塔基體育館,印度政府要在那裏為姆姆舉行盛大的追思彌撒和安葬典禮。
13日清晨,居住在街道兩邊的居民一大早便起來了,把街道衝洗得幹幹淨淨了。他們完全是自發地,沒有人要求他們這麼做。明顯,他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恭送姆姆。
從教堂到體育館大概有七八公裏的路程。10點30分,8名盛裝的印度軍人肩負著姆姆的靈柩在儀仗隊的護送下緩緩地走出了教堂。在前麵引路的是3位身穿宗教禮服的英俊男孩,他們高舉著十字架和蠟燭。飾有金色十字架的水晶靈柩被安放在一座撒滿白蓮花的特製炮架上。姆姆還是穿著那件樸素的滾著藍邊的白色紗麗,隻是胸前蓋上了一麵印度國旗。
印度政府不僅派出了最莊嚴的儀仗隊護送靈柩,還派出了英武整齊的三軍士兵沿途守護。而跟隨在靈柩後麵的則是數以百萬的印度平民,以及特蕾莎姆姆的家人,也就是那些窮人中的窮人:乞丐孤兒,麻風病人被拋棄的人,殘障者和無家可歸的人。在送葬的隊伍裏,他們作為姆姆的家人跟仁愛傳教會的修女修士們走在一起。參加姆姆葬禮的除了印度總統和總理外還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四百多位政界顯要,其中包括3位女王和3位總統。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則派出了由國務卿索達諾樞機、駐印大使喬治·祖爾總主教等數人組成的一個龐大代表團。
全世界的所有媒體被這個盛大的典禮驚動了。從世界各地趕來報道葬禮的新聞記者完全無法統計,隻是直播葬禮的電視台就有數十家。
在印度的近現代史上,這樣的葬禮盛況,可能隻有兩個人可以與之相比:一個是聖雄甘地,另一個則是被印度人稱為國父的尼赫魯總理。
印度總統納拉亞南代表“失去了母親的人民”向姆姆表示深切的哀思,稱讚她是“世間難得的慈悲天使”。印度總理古拉查爾則說,他謹代表痛失一個仁者的國家,向特蕾莎姆姆致敬。他說特蕾莎姆姆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征,是她擦幹了千千萬萬受苦受難者的眼淚,她偉大的一生給印度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榮譽。
葬禮舉行的那天是印度的國難日,印度全國都為特蕾莎修女降半旗致哀。美國參議院投票決定將那一天定為美國紀念日。特蕾莎修女的靈柩覆蓋著印度國旗,被儀仗隊抬到曾運送過聖雄甘地和尼赫魯靈柩的靈車上。葬禮彌撒是在納塔吉體育館舉行的,聚集來的人群把路障都擠翻了。
祭壇上的十字架旁寫的是聖言“我渴了,你給我喝”,祭壇上燃燒著的蠟燭上刻有“給我們親愛的媽媽”的字樣。
主領彌撒的神父是教皇派來的,代表尊敬的紅衣主教蘇達諾。有6位紅衣主教和幾位大主教、主教參加了葬禮彌撒。特蕾莎修女終生致力服務的窮人也有代表榮幸地參與了葬禮彌撒。他們都是天主的子民,是對一個瘦弱的修女的愛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葬禮彌撒是以印度詩人泰戈爾詩句開始的:“讓我們的生命聖潔些;用火花觸摸它們。”教皇在吊唁電中提醒到場的所有入——無論等級、宗教信仰和國籍,特蕾莎修女是信徒的榜樣,她堅信窮人最需要的是愛。
長達三四個小時的彌撒結束後,特蕾莎修女被安葬在仁愛傳教會修道院為她特別準備的一塊墓地裏。最後的儀式是仁愛傳教會主持的,在特蕾莎修女的遺體入葬時,列兵們鳴槍致敬。
墓地至今尚在,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特蕾莎修女對世人的教誨:
因為我愛你們,你們也要愛彼此。
2003年的10月,也就是特蕾莎姆姆逝世6年後,羅馬教皇便宣布姆姆為“真福品”。天主教的傳統教規裏,封聖是有等級的。“真福品”是僅次於“聖”的“聖品”,這意味著姆姆已成為教廷欽定的聖女,在她的名字前,可以冠以真福二字了——“真福特蕾莎修女”。在天主教的曆史上,姆姆封聖是罕見的。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
她為世人樹立了仁愛、奉獻和剛毅的光輝典範。
美國當時的總統克林頓說:
她領導我們,透過服侍,向我們展示了單純謙卑的驚人力量,她那不屈不撓的信念,改變了無數人的一生。她的病逝,無疑使世界失去了一個聖人。
法國總統希拉克說:
她留給我們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那就是,互相幫助,彼此聆聽,齊心協力。這個聲音沒有國界劃分,它的是超越宗教信仰的。她的去世,讓世界少了一份愛,少一份熱情,也少一絲光明。
德國前總理羅曼·赫爾佐克說:
就我們所有人而言,不管是這裏的,或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特蕾莎修女都是希望的源泉,她的一生證明了個人的努力可以產生怎樣的效果。
新西蘭前總理博爾格說:
她是一位仁慈天使。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說:
她是窮人、受苦者和垂死者的希望。
香港政務司前司長陳方安生說:
她是人類的典範,人們會永遠懷念她。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說:
全世界都應該學習——她對全世界窮苦大眾的奉獻精神。
特蕾莎姆姆的逝世不僅深深地觸動了各國政要,也深深地震撼了世界各地其他宗教的領袖。這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也是重大的。在這個種族和宗教矛盾依然頻繁的時代,它讓我們看見了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存在,也就是相互諒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可能性的存在。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教長布哈裏說:
雖然她已經與世長辭,但她的精神是永生的,她是偉大的聖徒。
美國福音派最重要的領袖葛培裏博士說: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教導了基督宗教的所有使徒,因為基督,我們應該具有謙卑和犧牲的精神。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曹敏敏博士說:
她的一生,對所有實踐信仰的人,都是一個鼓勵。
德國信義宗改革派教長KlausEngelhardt主教說:
特蕾莎修女身體力行,躬身服侍,使窮人中的窮人感受到了尊嚴和價值的存在。
英國聖公會大主教Caremy博士說:
她深沉和感人的靈修氣質,融合著對信仰的實踐。
菲律賓馬尼拉紅衣主教辛海梅說:
她代表和平,代表犧牲,代表快樂。
另外,美國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JCamPbell博士、普世教會協會總幹事KonradRaiser博士等也向公眾表達了他們對特蕾莎姆姆深深地敬仰和懷念。
9月7日,遠在羅馬的教皇若望·保羅二世專門為特蕾莎姆姆獻上了一台追思彌撒,教皇說:
在我的記憶中,她那矮小的、一生隻為服侍赤貧而彎曲的身形的活著。這個身軀被一種無窮盡的內在力量所充滿,這就是基督愛的力量。她提供的善表,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使他們立誌放棄所有,為生活在窮人之中的基督服務。她在每天清晨,在聖體前的默禱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在凝神靜默中,這個加爾各答的修女聽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呼喊“我渴”。她把這個呼聲牢牢記在心中,然後走向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在苦難的窮困的人身上尋找耶穌。
這位全世界公認的窮人之母,為所有人——不管是信徒還是非信徒,樹立了一個強有力的榜樣,即向我們見證了上主的愛。她接納了這個愛,然後把她的一生轉化成一個禮物奉獻給人類。她的經驗使我們知道:隻要有愛,就算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刻,人生仍然是有價值的。在我們將這位虔敬修女的靈魂交付給上主的同時,我們請求聖貞女瑪麗亞扶助和安慰她的修女們,還有世上所有認識她、摯愛她的人。
特蕾莎修女超越姓氏、種族的博愛不是一個凡間俗人所有,真的是有著神衹的引領,才能夠這般的從容自信、為世界所有卑微的窮苦人鞠躬盡瘁半個世紀。特蕾莎修女36歲走出修道院,到最窮苦的地方為窮人服務,至87歲去世計51年!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讓我們反省人生的價值所在和成功的另一種定義。我們已經跨入新世紀的門檻,我們能對這一個千年才遇到的世紀寄以什麼希望嗎?或者毋寧說,我們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創造什麼希望嗎?在這個仍然為宗教、種族問題而衝突,甚至流血的世界裏,特蕾莎修女無疑為人類的容忍與關愛精神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們懷著希望,我們願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