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的思考10(1 / 3)

一`科學的思考10

維生素P的發現

1936年,匈牙利生理學家斯才脫和雷格正在研究豚鼠的壞血病。“怎麼用精白麵食喂養健康的豚鼠,不給它水果吃,不到一個月豚鼠就得了壞血病呢?”斯才脫分析起來。

“給豚鼠吃治療壞血病的特效藥——純維生素C可能就會好的。”雷格建議。

結果,患壞血病的豚鼠吃了純維生素C,卻沒有絲毫效果。

“這是怎麼回事呀?”斯才脫懷疑起來,“我們改用含豐富維生素C的檸檬皮汁去喂豚鼠,看看會怎麼樣?”

哈哈!豚鼠的壞血病竟很快好了。“看來,檸檬皮中可能含有尚未知曉的新物質!”斯才脫和雷格認真分析起來。

後來,他們繼續研究用純維生素C和檸檬皮汁聯合起來治療豚鼠的壞血病,效果很好。於是,他們把存在於檸檬皮之中的另一種維生素稱為維生素P,並從柑橘中提取了這種維生素。

尋找結核病的克星

1924年的一天,美國科學家瓦克斯曼所在的研究所接受了美國結核病協會的委托,完成一項研究任務:進入土壤的結核菌到哪裏去了?他們經過3年的研究,最後確認進入土壤的結核菌全部被消滅了。“是什麼東西把結核菌消滅了呢?”瓦克斯曼在分析著,“找到它就等於找到了治療結核病的方法。”

他和助手開始進行漫長而艱苦的試驗:100種、200種、500種……到1943年,瓦克斯曼和助手試驗過的細菌已達10000多種。

就在這一年,他們分離出了一種完全符合要求的灰色的放線菌(後來叫灰色鏈黴菌),並發現它對結核菌有抑製作用。經過提純研製了一種新的抗生素,順利地通過了動物試驗和長期觀察。後來,確認這種新藥對治療結核病有特效。

1944年1月,瓦克斯曼宣布鏈黴素誕生了!1952年,他因為發現鏈黴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來自銀幕上的發現

1947年的一個夜晚,德國動物學家科爾姆研究了一天之後,走進電影院,準備放鬆一下疲勞的神經。

這天放映的是《南極考察記》,電影不時穿插著一些動物的鏡頭。企鵝出現了,它如同一個滑稽的演員。“哎!怎麼它和以往發現的17種企鵝不一樣呢?”科爾姆對那17種企鵝是非常熟悉的。他仔細地觀察了企鵝的步履、頭、腳及身體。“這是一個新種嗎?探險隊裏有許多動物學家,難道沒有發現它是一個新種嗎?”

科爾姆決心搞明白這個問題。幾經周折,他終於知道這種企鵝在新西蘭的動物園裏,於是馬上前往。他仔細觀察,發現這種企鵝確實與以前發現的17種企鵝不同。

就這樣,科爾姆從電影上發現了企鵝的一個新種。

盲人“探路儀”

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它不論是在夜裏或在漆黑的洞穴中都能自由飛行,而且捕食十分精確。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從口中發出超聲波,並能用耳朵接收返回的超聲波——“聽”。那麼,蝙蝠“聽”東西對人有用嗎?人們能夠模仿蝙蝠研究出“聽”東西的儀器來嗎?科學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科學家首先想到了為盲人排憂解難,根據蝙蝠發出超聲波的原理,經過反複試驗發明了“探路儀”,盲人使用這種儀器,經過一定的訓練,就可憑著聽到的聲音知道前麵是否平坦,有無行人或障礙物。這給盲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生命起源的模擬

1953年,美國博士米勒想在容器裏合成氨基酸!教授們對米勒的實驗方案大為搖頭,認為這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不過,米勒的導師、諾貝爾獎獲得者尤裏教授卻支持他:“沒有想過的,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