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郊外的一片青蔥樹林裏,坐落著一座城堡。相比那些聞名於世的大城堡,這個顯得有些小氣,也更加精致。這座城堡可能還沒阿姆斯特丹街道上的一些大樓高大,占地麵積也不大。這裏是大陸會議的主持者,赫蘭親王威廉,為各位君主準備的行宮……嗯,之一。確切的說,這一座是給睿典國王的。
為睿典國王準備的這座城堡,在四十年前,還是一位西班亞伯爵的宅邸。自從宗教問題引發的戰爭爆發,赫蘭逐出了西班亞的統治者之後,駐赫蘭的西班亞貴族很快失勢。而這座精致的城堡,已經閑置了四十年了。
據說那位西班亞伯爵,便是在城堡的大廳裏被造反的人們亂刀砍死,而且,還不止那位伯爵一人——妻子、兒子、女兒……他全家都被剁成了肉餡。據說這一家人的屍體之稀爛程度,就算放進修道士的肉糜粥裏都符合要求了。
所以一聽到要被安排在這裏,老國王的近臣們頓時憤怒了,一個個恨不得跑到赫蘭親王的麵前,先不顧貴族禮儀的送他兩巴掌,再論其他——這又是什麼國際玩笑?把這種死過人(而且很慘)的地方給一國國王暫住?你怎麼不把教廷特使安排在這?小國的國王也是國王哪!
然而老國王本人卻毫無不悅之意,反而態度平淡的住下了,而且一住就是一個半月……嗯,距離大陸會議的開幕,已經過去一個半月了。不過這次大會根本沒有協商出什麼成果。頭號老牌霸主西班亞,以及新興強國法蘭希,這兩國的君主幾乎是在會議剛開幕的時候,就急匆匆的跑路了……然後,一個接一個的消息,一個比一個駭人聽聞!
先是法蘭希軍隊占領米蘭,然後不過一個月,秘密潛回西班亞的國王腓力便立刻對法蘭希宣戰,率領十萬大軍翻過比利牛斯山脈,直撲法蘭希!
十萬大軍哪,這是個什麼概念?神聖若馬帝國的常備軍,三萬,已經足夠維持大陸中央的統治秩序了。而小一些的國家,比如殷格蘭,常備軍人數還不足一萬。再普通一些的國家,比如威尼斯共和國、西西裏王國、睿士王國……也就兩三千、甚至不到一千的樣子。畢竟,軍隊人數可不是說擴張就能擴張的。
正規軍對兵員的要求很高,無疑,必須是精壯年輕的男子。而一個國家的人口裏,排除掉婦女,排除掉老人和小孩,再去掉為各位貴族老爺服務的壯年男子(貴族對侍衛和仆人的數量要求很高的),還能抽出多少人?還不能讓田地荒蕪,不能讓城市衰落——抽走太多壯勞力的後果就可能如此,可能令一個原本繁榮的行省倒退八百年!
而除了兵員問題,其實……給養問題更加麻煩得多!軍隊是真正的無底洞,不到打仗時候,軍隊帶不來任何收益,隻會白白的倒貼錢。一個人的吃飯、裝備所需花費微不足道,那麼一百人呢?一萬人呢?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平均十個農夫供養一個士兵,三個工匠裝備一個士兵……那都是奢望。但凡小國的君主,能養得起一千人,真的就算是闊綽了。
所以像意塔利諸城邦這樣,總人口都不到一百萬的小國,甚至連常備軍都沒有,碰到打仗的時候,都是一幫子人出錢去請雇傭兵——至於雇傭兵的忠誠和鬥誌問題……那麼長遠的問題,公爵侯爵伯爵們還是不要討論了吧?
所以西班亞一次出動十萬大軍……這真是大陸霸主的氣魄和實力了!除了西班亞,哪家拿得出這麼多錢?
但是幾天之後,腓力的十萬大軍卻被一條不寬的河流,以及河對岸的五千火槍手擋住了。因為是急行軍,西班亞軍隊裏沒有攜帶那些笨重的大炮,而西班亞火槍手的火繩槍又遠不如法蘭希人手裏的燧發槍。於是,這十萬大軍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之後,還是不得不停下他們行軍的腳步。
至於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區別?很簡單,火繩槍要靠火繩打火,引燃火藥射出子彈,而燧石槍靠燧石摩擦出火星引燃火藥。可以試著想象一下,火繩槍在發射前,你需要先裝好子彈,填充火藥,點燃槍上附帶的火繩,再用火繩去點燃火藥,扣動扳機……這還是很簡潔的介紹,實際上,足足有幾十條步驟,而且一個都不能省!至於燧發槍,卻隻需要裝好火藥和子彈,點火的工作交給燧石就行,扣下扳機,讓燧石摩擦點燃火藥,發射……實在簡單了許多,性能也更可靠。
這樣射程有差距,射擊速度差距更大的火槍對決,還有什麼懸念麼?要知道人多欺負人少,也不是不行,但是雙方隔著一條河呢!所謂火槍隊的對決,也就是兩邊排整齊隊列,舉槍對著敵方陣型,排隊互助自殺……誰的槍更好,那對方就死得更慘……
幾天之後,更加駭人的消息傳來——西班亞首都馬德裏,被法蘭希的一萬龍騎兵突襲!西班亞百年來積攢的財富一夜之間被洗劫一空!
很快,西班亞國王腓力派遣使者求和,而法蘭希國王路易也回複了使者,同意停戰。隻不過……提出了一點‘小條件’——從今以後,西班亞與法蘭希的邊境貿易,隻能由法蘭希單方麵收稅;西班亞必須立刻解散任何秘密武力組織,比如什麼屬於王室的殺手刺客之類的……呃,隻是一些合理的要求,不是麼?雖然腓力本人絕對不會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