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笑道“打不下?那就不要打了!”
“什麼?”馬騰瞪大了眼睛。
不打了?
你的輕巧!
“不打?那如何過去?”
郭嘉笑道“自然是直接繞過去,伏波將軍你看地形圖,從洛陽入潁川後,其實地勢就開始變得逐漸一馬平川起來,並無山巒可以讓賊軍據險而守,這些城池雖然有一些扼守水道,但即使暫時無法打通水道,影響的不過是運糧罷了,並不影響大軍繞行。
這樣,我還是先一下整體的作戰計劃,整個作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誘敵階段,目標是盡量吸引徐、兗兵馬北上青州,使得豫州空虛,為後續穿插做準備。
在第一階段中,東線,因為曹操和劉備是分路進攻,因此還會細分為兩個戰場,分別由平原的段使君和北海的林軍團長負責。
為了迷惑賊軍,第一階段東線由本就駐紮在青州的第三軍團負責。第一軍團的第一軍、第十軍則移動到渤海和清河兩郡,除非平原。青島兩城要被攻破,否則無論青州戰局如何都不得救援青州!
西線,則有第七軍團負責,要借用潼關險,吸引夏侯淵部向西集中。
與此同時,我河北七個騎兵師除第三、第六騎兵師外的剩餘五個騎兵師,以及張郃第九軍、顏良第十三軍、華雄第二軍移動到河內、河東兩郡。
另外近衛軍團,則集中在廣宗,以防不測。
第二階段為穿插階段,東線不用,依舊是誘敵深入,西線則要迅速攻滅夏侯淵軍,然後以騎兵為主,出轘轅關進行大穿插,以求包圍徐兗軍主力。
第三階段則為殲滅階段,各部合力圍攻徐兗主力,一戰而吞滅徐、兗、豫三州以及河南、弘農兩郡!”
郭嘉將整個作戰方案完後,又道“然後我再為伏波將軍解惑。
此次總參計劃出動河北七個騎兵師的五個,另外召集烏桓、匈奴兩萬義從,集中七萬騎兵,進行大穿插作戰。
另外還會有第二、第九、第十三這三個軍的三萬步兵為後續部隊。
也就是,騎兵麵對各地城池,能下則下,不能下則繞城而走,自有後續步兵慢慢攻拔。
如此一來,我軍推進速度將大大提高,根據我們總參謀部的演算,從出轘轅關開始,每日推進速度將不低於一百裏!”
騎兵的推進速度和步兵是完全不一樣的。
曆史上的蒙古騎兵,奔襲速度可以達到每九十公裏,而步兵則不然,如滿清的八旗兵,因為是步騎混合部隊,在決定命運的山海關之戰,日夜趕路十二,也隻能走四百公裏,平均每隻有三十五公裏。
馬強和郭嘉想在曹操、劉備反應過來完成大包圍,就必須拋棄中原軍隊的步兵為主的戰術,選擇草原上的騎兵奔襲戰術,這種大騎兵戰法在之前的中原戰爭中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昔日楚漢爭霸,劉邦攻下了項羽治所彭城,項羽當時正在齊國,自率精騎三萬疾馳南下,日夜奔襲三百裏,將劉邦的五十多萬聯軍殺得隻剩下十餘騎,要不是後方的蕭何給力,劉邦當場就得打出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