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無雨城的百姓都知道,上至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下至三歲的天真嬰孩,定烽王府是全城最大的一座府第,僅次於雄偉的皇城。王府的主人正是位高權重的當今皇上的親皇叔,夜璧朝的開國元勳,助先帝一統天下、當年的平沙將軍、今天的定烽王。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似乎已成了每一個改朝換代後的悲哀。
當年並肩作戰的兄弟,如今隻剩下他一個,先帝在一坐上了天下最高統治的位置便開始著手整頓朝綱,重新編製法典,剛打完仗的天下還處於動蕩時期,他日夜辛勞兢兢業業直到生命之火燃到最後。
遺詔傳皇位於他的二皇子——帝思遠,由定烽王協辦朝政,另置四位內閣大臣,分別為左丞相——羅中書,右丞相——宋行清,兵部尚書——馮征程,禮部尚書——郭未英。
這一遺召,無不讓人讚歎先皇的英明睿智,天下人皆知馬尚書死忠於夜璧,再加上一個定烽王,兩人分別擁有了整個朝廷的各四分的兵力,兵權掌握在他倆手裏,夜璧可算是有了大半的保障,另外一小部分嘛,就算是平凡小家庭也難免會有自私的人,更別提堂堂一個國家,隻是有異心的人都顧忌著這舉足輕重的定烽王,故而會有的小動作都隻是搬不上台麵,也就是暗地裏進行了。
人盡皆知,當今皇帝最信任並不是他的皇叔,而是前朝元老的接班人,當朝丞相宋行清,說起這宋行清,可是如雷貫耳。據說他三歲能吟詩,五歲作詩,熟讀兵法儒卷,滿腹經綸,十七歲中狀元,二十歲便升至丞相,身長七尺,臉如冠玉,可謂潘安再世,故有別稱——玉丞相。受喜之程度相當明顯。
左丞相為兩朝元老,江南人士,五十有三,正當壯年,他不趨炎附勢,不仗勢淩人,著實一個難得的好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獨女羅千雪,生得花容月貌,且琴棋詩畫,無不精通,可惜至今二八年華仍待字閨中,別誤會,並不是沒人要,實在是花多眼亂,上門提親的可謂踏破了門檻,就是抱不得美人歸。人人都說是羅大人愛女如命,舍不得她過早嫁人。
再說馮征程,當年隨先帝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人稱常勝將軍,此人英勇善戰可見一斑,如今奉先帝遺命匡扶新主,不顧年事已高,放棄天倫之樂,依然盡忠職守,且難得他沒有倚老賣老,一門心思隻為國家社稷,完全不讓人擔心功高蓋主。
好吧,既然都說了三個了,也不差這最後一個,說起這禮部尚書嘛,他是夜璧三年進的朝,是由科舉探花起家,許是祖宗夠義氣,官運亨通得讓同僚眼紅得不得了,可一點辦法也沒有,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人家一路升升升到今天的內閣大臣兼禮部尚書,隻不過嘛,他的口碑並不頂好就是了,私底下可是有很多人在盤算著他什麼時候高舉反旗呢,當然了,這些可是在心裏想想就算了,說出來那可就是誣蔑朝廷命官的大罪,又不是活膩味兒了,反正是忠是奸,朝廷自有定奪,豈是咱們小老百姓可以左右的。
呀,說了這麼多,怎的就漏了我們的定烽王!該死,來來來,咱們回過頭來。
前麵說了,定烽王是當今皇上的親叔父,這夜璧朝的天下他可謂是功不可沒。什麼,前麵提過了?哦,不好意思,重來。
話說定烽王爺名喚帝靖言,雖說是皇帝的長輩,可這年紀差得並不太遠——三十三歲,那可是個風流倜儻的好年華,而老天並不理會凡人的平衡心,硬是讓他擁有高超的武藝,過人的領導力外,還給了一副好皮相。所謂武夫,本就不讓人對他的長相抱有任何希望,可惜他顛覆了人們的認定,不知道他身份的人絕對以為他隻是一介書生,外表斯文有禮,雖比不上宋行清的潘安再世,可也踏上了美男子的台階,且那濃厚的書卷味更是讓人不由自主的被吸引。噢,對了,忘了介紹最重要的一點!該王爺雖年屆而立,可至今尚未娶妻,原因為何,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眾家雲英未嫁的姑娘依然可以作下王妃的美夢,至於能不能成真,就看各位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