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人一山。人入山中,修煉正道,便可成仙。每一座山,基本上都有人在裏麵修煉。修煉有成,駕雲而上,翱翔九。成仙者,或為帝謀事,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一而足。
修仙,已有萬萬年之史。修煉者,到最後修煉成仙者不多,萬中取一。可是,所謂積少成多,上容納成仙者之地不多,再後來修練成仙者,如若不為人出眾,是不會被招納上。而這些不被招納上的仙者,被世人稱為散仙。
散仙常居山立派,收納修仙者,教其修仙。如有學徒能修的大造化,為仙師傅者,亦可以“一人得道,雞犬升。”
隻是,像這樣的修仙學子少之又少,有的學子修練成果還不如師傅。於是,師傅專心收取錢財,學金一高再高。有一些素衣修仙學子,因交不起學金,便不能拜師修仙,隻好自修。在《南山修仙聞見錄》記載——
有一修仙學子,無錢拜師。遁入山中,自行修練。百年之後,終不得果,化為白骨。
地界有七百四十二座仙山。仙山與普通之山不同。仙山有仙氣,可供修仙者吸納。普通之山沒有仙氣,有混濁之氣,對修仙者無好處。
在這七百四十二座仙山中,都有散仙居住。他們創立門派,收納修仙學子。無錢拜師修仙學子,常隱於仙山之中修煉,如若被散仙發現,或是交納錢財,或是被打消仙覺,不能再修煉。在《素衣修仙聞見錄之卷二百三十三》有載——
素衣修仙者難以修仙,一是修仙大道坎坷崎嶇,二是有散仙打壓。無仙覺不能修仙,有仙覺,無錢財亦不能修仙。要想修仙,一要有仙覺,二要有錢財。有錢財,無仙覺,可先修煉仙覺;有仙覺,無錢財,要先掙得錢財才可修仙。可是,世人皆知:掙錢比修仙難。
臥龍山也是仙山,但是沒有散仙過來居住。至於原因是什麼,在《仙山仙海仙人誌之卷七百二十三》有釋——
仙山有七百二十四座,唯有臥龍山不列其中。散仙不敢居,修仙者不敢往。要問其原因,答案很簡單。山中有一仙怪,白色,似魚似鳥,不修煉,專吸散仙之仙元。散仙無仙元,猶如世人無血液,是為死人也。
白鯤聽到葉集這樣的話,它恨不得立刻就把葉集給吃了,然而它不能這樣做。如果它現在從葉集體內出來,隻要被風一吹,它就會雲消霧散。
“我還是給你明了。”白鯤氣惱惱的。
“些什麼?”葉集對白鯤及白鯤要的話不感興趣。
“我是仙怪,居於臥龍山已有萬萬年了。現在,我進入你體內,不能再出去,如果我一出去,遇風會化為氣體,隨風而散。”
“噢。那你就在我體內待著,我不介意。”
“你不介意,我還介意。你不離開臥龍山,我就不會遇到仙人。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和你都會化為塵土。”
“我生於這裏,就應死於這裏。化為塵土,融入山中。”
“那是你想的,又不是我想的。你想死於這裏,能不能別帶上我。我已經在這裏待上萬萬年了,我要出去。”
“你要出去,便出去。我不想出去。”
“你……,你看這樣行嗎,我帶我出去,等我出去了,得救了,你再回來。”
“可以是可以,但我帶你去往哪裏?”
“不遠,出了臥龍山,向西走,就有一座仙山,叫度恩山,你把我帶到哪裏就行了。”
葉集聽了白鯤的話,離開了臥龍山,趕往度恩山。
度恩山在七百二十四座仙山中並不出名。在《怪山誌之卷六百四十三》有載——
度恩山,不知名。山不高,仙氣不足。有一散仙居住。散仙名叫赤煉子,專修火術,道行有一萬年有餘。他在山中立有一門派,叫啟派。門派不大,有一百七十三個修仙學子。學子中,有已修煉成仙者,有正修煉未成仙者。成仙者有二十七人,未成仙者有一百四十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