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不如不見(2 / 2)

三國中,關羽的狂傲是有名的,不但看不起對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裏,名將馬超來降,劉備封其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大為不滿。

狂妄自信,剛愎自用,導致大意失荊州。關羽作為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荊州,手握重兵。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自認可以牢守荊關。這也正是他覺得自己狂的資本。殊不知,三國的時候真的是群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長江後浪推前浪。

正因為他的狂傲,導致他對於諸葛亮再三警告的“東和東吳,北拒曹操”之說逐漸不放在心上。從而導致了關羽走麥城的悲劇。

對於驕傲自負的人,你隻能比他更驕傲,或者打掉他的驕傲,劉稚自問有這個讓關二爺佩服的本錢。

思前想後,劉稚才感覺今天不該與關羽見麵,一邊命令沿途對關二爺做好後勤補給,然後帶著眾女返程。

不提 劉稚如何帶著眾女遊山玩水,單說關二爺率軍前往西域。

這一日就來到西域晉陽軍大營外,趙雲早就得到劉稚的書信,劉稚說的很明白:關羽為人驕傲自負,此番前來助戰很可能是自我行為,而非劉備所遣,四哥須以禮相待,展現我晉陽軍風範,兩軍陣前更要打出我晉陽軍的強大。

關羽還是第一次見到趙雲,趙雲一直鎮守冀州,兩人沒機會打照麵,今天你可算是第一次碰麵。

趙雲將關羽迎接大營,關羽直截了當的道:“關某此來就是為了誅殺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賊軍,請四將軍下令吧。”

關羽稱呼趙雲為四將軍,而不是侯爺,這是因為趙雲這個侯爵是晉陽王封的,而不是漢天子,一句話:關羽不承認趙雲的侯爵。

已經得到劉稚提點的趙雲不急不慌,“關將軍不必著急,我軍已經於兩國聯軍交手數陣,互有勝負,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雖然強大,但是遠來是客,所需給養都需當地解決,所以,著急決戰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某已經下令西域諸國將所有民眾後遷,讓兩國聯軍得不到補給,用不了多久,兩國聯軍就會主動前來決戰,那時我等可以靜製動,一舉將之擊敗,趕出我大漢土地。”

關羽點頭:“如此甚好,隻是關某尚未與敵軍交戰,不知底細,想向四將軍討一支令箭,去會一會這些賊寇。”

“也好,關見孤軍多加小心。”

“料也無妨。”

趙雲沒急著向兩大帝國聯軍動手,那是在做準備, 不管怎麼說兩國也有四十萬兵馬,不好好準備誒一番,怎麼嫩剛把這些入侵者消滅掉?

晉陽軍發兵三十萬,西域三十六國聯軍數十萬之眾,兩倍的力量足以將入侵者消滅,但是,硬碰硬的結果會讓士兵損失慘重,不要忘記聯軍象兵厲害,每一次戰鬥之前都要提前做好的準備,否則,麵對麵的與象兵廝殺,就算能擊斃大象,己方也會出現大量傷亡。

趙雲與馬超和三十六國主一直在調動兵馬,堅壁清野逼聯軍主動出兵,這叫以靜製動,而且,聯軍必定會主動出擊,因為他們需要補給,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遠來千裏之外,全靠本土運送給養,四十萬聯軍早就餓死。所以,兩國聯軍拖不起。

在計劃中,西域三十六國就是他們的 補給基地,他們沒想到三十六國竟然真的對晉陽王言聽計從,這對於他們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西域諸國全體後遷就讓他們以戰養戰的計劃落空,拖下去對他們沒好處,隻能集中力量擊敗晉陽軍與西域聯軍,否則,隻能撤走等待良機。

關二爺來的正是時候,兩國聯軍正準備大規模進攻,關二爺這兩萬人馬無疑就成了他們眼中的美食。

聯軍統帥巴哈爾漢聞聽大喜:“漢軍龜縮不出,就知道耍陰謀詭計,此番,定要他們知道象兵的厲害,象奴準備,將這夥漢軍全部誅殺,以解心頭之恨。”

“且慢。”一個留著大胡子的將領出列:“大帥,漢軍多狡詐,一直避而不戰,忽然派出區區一兩萬人馬出戰,莫非有詐?大帥還須多加小心,免得中了漢人的奸計。”

巴哈爾漢聞聽不住地點頭:“嗯,有理,也罷,先觀察一番 ,看看漢人是否另有安排,然後再行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