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感覺熱血沸騰起來,躬身行禮:“末將願為世子馬革裹屍。”

劉稚點頭,揮手示意高覽坐下,“公孫瓚麾下多騎兵,作戰講究的是快速奔襲騎兵突進,至於他會從哪裏鑽出來,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元皓、奉孝,這一點你們要多多參考情報做下推論。”

二人起身:“臣遵命。”

劉稚道:“對付公孫瓚的騎兵,除了騎兵對騎兵之外,當屬弓箭最利,高覽儁乂,你等在最前線,必須備下大量弓箭,公孫瓚來襲,當以弓箭對之,絕對不可以步兵硬抗騎兵。”

“末將遵命。”

“好!我等拭目以待,看一看袁紹、公孫瓚何時會向我軍發動進攻,眾位將軍,對戰公孫瓚、袁紹乃是我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戰,讓我們看看這兩位名動天下的人物,究竟有何本領。”

袁紹這個時候在哪裏呢?袁紹沒回渤海郡,而是駐紮在河內郡,董卓敗走長安,諸侯散去,這一帶實力最強大的就剩下袁紹一人,所以,袁紹沒急著回渤海郡。

地方占下來,但是缺少糧草。天無絕人之路,正當袁紹想回渤海郡之時,天下第一倒黴蛋冀州牧韓馥竟然派人送來糧食,這不是倒黴催的嗎?

袁紹的謀士逢紀向袁紹道:“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

不想取冀州就不是英雄好漢,袁紹早就心動,便問:“可有良策。”

逢紀道:“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袁紹想了一下,感覺事實如此,卻是有一人會成為肉中刺。

袁紹道:“中山國世子劉稚如何處理?此子手握中山、安平兩地,實力凶悍,隻恐公孫瓚過境攻擊,力有不逮。”

逢紀道:“無妨,主公可讓公孫瓚從河間郡進攻,進攻是假,給韓馥壓力是真。臣有一計,必能讓韓馥上當。”

“元圖請講。”

“世子劉稚握有安平中山兩地,卻與幽州接壤,隻要主公在公孫瓚發兵之後,遣人秘報韓馥,言道:公孫瓚與劉稚聯手,意圖冀州,情況不明,韓馥必定心慌,必會中計。”

袁紹大喜,即發書到公孫瓚處。公孫瓚得書,見說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

袁紹派人密報韓馥:公孫瓚與劉稚聯手,意圖冀州,州牧小心之。

韓馥大驚失色,急忙將謀士:荀諶、辛評二人招來商議。

荀諶對韓馥說道:“公孫瓚統率燕、代兩地的軍隊乘勝南下,各郡紛紛響應,軍鋒銳不可當。袁紹又率軍向東移動,意圖不可估量,中山世子劉稚後生可畏,麾下大軍二十萬,此時與公孫瓚聯手來攻我們為將軍擔心。”

韓馥心中不禁更加恐慌,忙問:“既然這樣,那該如何是好?”

荀諶道:“您自己判斷一下,寬厚仁義,能為天下豪傑所歸附,比得上袁紹嗎?”

韓馥搖頭。

荀諶又問:“臨危不亂,遇事果斷,智勇過人,比得上袁紹嗎?”

韓馥還是搖頭。

荀諶再問:“數世以來,廣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紹嗎?”

韓馥歎氣道:“比不上。”

荀諶道:“袁紹是這一時代的人中豪傑,將軍以三方麵都不如他的條件,卻又長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會屈居將軍之下。冀州是天下物產豐富的重要地區,他要是與公孫瓚合力奪取冀州,將軍立刻就會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紹是將軍的舊交,又曾結盟共討董卓,辦法是,如果把冀州讓給袁紹,他必然感謝您的厚德,公孫瓚與劉稚若是來爭冀州,自由袁紹對付。這樣,將軍便有讓賢的美名,而自身則比泰山還要安穩。”

韓馥這個世上第一笨蛋,竟然點頭同意,這才是自作孽不可活,嗚呼哀哉!

韓馥即差別駕關純去請袁紹。長史耿武立即阻攔:“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麵,不給他喂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

韓馥這時已經鬼迷了心竅:“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

耿武歎道:“冀州休矣!”於是棄職而去者三十餘人。獨耿武與關純伏於城外,以待袁紹。

數日後,袁紹引兵至。耿武、關純拔刀而出,欲刺殺袁紹。卻被袁紹兵將亂刀殺死,袁紹入冀州,將韓馥將大駁小,封為奮威將軍,以、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韓馥這時候才傻眼了,這才明白真的引狼入室,但是木已成舟,懊悔無及,一跺腳一咬牙棄下家小,匹馬往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