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校長時秉秋來說,到六中後的半年多時間內,通過自己的努力,想方設法把學校最急需的食堂和操場問題給解決了。但他的心中也知道,要想讓一所學校真正改頭換麵,給大家留下一個新的印象,這點努力還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教學成績這一關鍵性問題不想辦法提升上來,其他一切的努力都將是白費。可是怎麼能夠在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下,把學校的教學成績盡快提升上來呢?雖說自己在高二年級實施了重點班這一計劃,但實施這一計劃的本意,還是想集中優勢兵力,力求打個翻身仗,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按照正常因素考慮,影響教學成績的無非是三個方麵的因素:一是師資力量;二是學生質量;三是教學硬件。在這三個方麵的因素中,除教學硬件是需要實實在在地加大投資力度外,另外兩個方麵,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學校是有潛力可挖的。像教師隊伍,學校有一批剛從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雖然缺少教學經驗,但有衝勁,有想法。而對學生來說,中考成績隻能代表他們初中的學習情況,到了高中隻要肯努力,相信會另有一番天地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思考後,時秉秋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改革計劃,並決定以此計劃為藍本,在全校教師隊伍當中,開展一次集體討論,集思廣益。
時秉秋的教學改革計劃包括以下四個方麵:
一、開展“思維課堂示範周”活動
推選出部分教師執教師範課,每學科推選一至兩名,這些教師在一周內的所有課程都是公開課。在示範周期間,學校領導包括各個學科組織聽課,同學科的老師至少聽課兩到三節。及時進行評課研討,並組織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讓執教過示範課的老師介紹課改經驗。
二、組織“主題課例研討”活動
為引導老師關注課堂細節,使課改問題科研化,各學科組在每周二至周四的三天時間內確定一天為課改主題研討日。為了使活動針對性、計劃性和實效性,學校麵向全體教師征集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疑難和困惑問題,作為課改研究主題。主題研討日上午,同學課教師按照預先確定的課改研討主題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和同學科老師都要參加課堂觀摩及評課研討活動。主題研討日下午,依照活動主題進行集體評課、研討、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三、組織“課改論壇”活動
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和困惑問題,建立每月課改論壇製度。課改論壇活動每兩周舉行一次,分級部進行。論壇活動根據思維課堂基本量念運用中遇到的問題確立主題,並提前一周公布論壇主題,級部全體教師準備,學校領導分別參加一個級部的活動,論壇開始前確定2-3名上台交流的老師,結合教學實踐談體會,講具體做法。其他老師麵對麵交流,暢所欲言,相互啟發,碰撞思想,相互補充。論壇結束後,參加交流的學校領導再集中分析論壇交流情況,特別是問題的解決情況,研究製定下一步行動策略。
四、組織“思維課堂過關達標”活動。
學校製定思維課堂達標標準,共分三個等級,最高級為一級,最低級為三級。對不同級別分別製定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突出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考察。教師根據自己的課堂狀態自定目標,限期達標。執教過一周示範課的老師課堂達標等級直接定為一級,可以免檢,但隨時接受學校領導聽課,連續發現三次達不到一級標準的課,即要重新達標。由教師個級提出達標申請,確立達標目標,達標時間,學校領導根據達標申請,深入課堂聽課驗收,確立達到的等級。對達到一級標準的老師,命名為“課改之星”,頒發證書,在評優樹先等方麵予以優先考慮。對在規定的期限內達不到二級標準的教師,年內取消全部評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