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直接,本來以為偷襲成功的柔然,從洋洋得意上,一下落入了深淵,他們怎麼也沒有想明白,一直相安無事的吳國,甚至在前幾天,他們還派出了一個和親的公主,隊伍還沒有到達吳國,吳國便第一個變了卦,開始舉兵進攻。
當然,他們更不知道的是,這一場變故來自於一場比試,一場看似與無心的比試,吳國國王輸了,卻答應了悄無聲息,出使吳國的墨遠峰的一個條件,那就是舉國進攻柔然,徹底將柔然這個小國歸於自己的範疇之內。
這也是任奕的計策之一,當時寫這封信的時候,流風曾經提出過疑問,“陛下,為什麼我們要將唾手可得的柔然,拱手給讓吳國呢?”
“看似唾手可得,可你沒有想想這些年,為什麼柔然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卻一直平安無事,哪怕作為附屬國,有很多很多年,都對這個小小的國家束手無策,都覺得是塊肥肉,可到了嘴裏能不能咽下去都兩碼事,與其我們費那些功夫,下在這些沒有回報的小國之上,還不如拱手作揖,個人情讓給吳國,也解決一下我們的後顧之憂,再說,大燕以後雖然說是和吳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可終究還是隔著天然的屏障,如果想要再進犯,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了,近五年之內大燕和周吳國會相安無事,而這五年,足夠我們大燕重回強盛時代!”當時,任奕的唇角上掛著神色莫辨的笑容,穩穩的坐在那裏,看著遙遠的天際,心中卻已經有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了。
而事實,也確實是如任奕所說的那樣,隻是這些都是後話了。
大燕勝了,在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偷襲當中,大燕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在南境守衛軍的援軍還沒有到達的時候,以小數兵力,戰勝了柔然的舉國之力,徹底的將這一個國家從人們的世界當中抹去了。
這對於大燕來說,絕對是一個豐功偉績,而且引領這場戰爭的領軍人物,還是他們的皇帝陛下,一時之間,他們這位年輕的比像在於百姓的心中,地位是日益漸豐。
——————
半月之後,當禦駕親征的皇帝陛下和皇後娘娘回到宮裏時,朝堂上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大燕朝皇帝陛下軍權在握,朝堂上向來勢力非常弱的對象,在這一次重新掌握了朝政。
而這一場血腥變革的局麵,卻是更為的不容易,前前後後,每個人都變得非常的忙碌,忙碌著解決這樣那樣的事情,忙碌的連吃飯的時間,都仿佛被擠的沒有了。
隨著陛下重新把握朝政,還有一些事情,也被提上了議程,那就是——選妃!
“陛下年輕,從前總是說國家為定,後宮之事,不可太豐腴,否則分散了注意力,無法治理國家,可也像隨著這一場戰爭的錄像,大燕朝的格局更加的穩固下來,剩下的自有臣等去做,也請陛下為了江山社稷,充盈後宮。”
又是一天的早朝,等待一次的聽到這樣的提示,坐在龍椅上,珠簾後麵的那張俊朗的臉,瞬間就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