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大師從別的地方叫來一位年輕的僧人,叮囑他好好看著觀音殿,別讓賊給偷點了香去,自己則帶著何建勳從大雄寶殿後麵的小路上鳳凰山頂。
鳳凰山又不高,很快便到了頂,那上麵的建築一目了然,除了那個不倫不類的金仙塔外,還有一座文昌閣,其實就是藏經樓,擺放了很多書籍和經文。古老一些的典籍早就在十年浩劫時被燒個精光,如今藏經樓裏擺放的都是後來收集來的書籍,有其他寺廟捐贈的,也有自家派人抄募的,這文昌閣裏常年有兩位和尚趴在桌子上抄抄寫寫,就是幹的這個活,順便兼職倉庫管理員。這樣的一個職位不是什麼和尚都能做,必須有一定文化知識還要寫一手好毛筆字。
因為來得還早,鳳凰山頂上一個遊客也無,連金仙塔這進塔都要收門票的地方也無人看管,曾經收票的那位仁兄也不知道是還俗了還是睡到現在都沒起來。
“師父,那塊石頭你沒藏山下去?”
“下麵人多眼雜……路太遠石頭又重,我何必廢那力氣扛下去,再說一塊爛石頭,誰會要那東西。”他本想說下麵人多眼雜,容易落在有心人的眼裏,可轉念一想又不能這麼說,那豈非表麵那塊爛石頭還是有點用的。
“真沒有人要嗎?”何建勳特意又問了一句。
楓林大師堆著笑容的臉微微一沉,有點不高興的道:“你問這個幹嘛,不會是你想把這鎮龍石拿回去吧?”
何建勳連忙搖頭道:“我要那東西幹嘛,隻是問一問罷了。”
楓林大師道:“永慶寺若是擴建,這塊石頭可以拿來當奠基石,我想這就是它最大的用處。”
二人到了文昌閣門口,那鏤花木門敞開著,從這裏看去,正好可以看到兩張大書桌,每一張桌子上都擺放著筆墨硯台,宣紙也都一卷卷的堆放在一旁,桌後各有兩位出家人坐著,看到楓林大師來了,其中一個年輕的僧人站起來向楓林大師合十為禮,問道:“楓林師叔,怎麼有空到這裏來?”
楓林大師道:“我去文昌閣後麵的庫房察看點東西,鑰匙呢?”
“在這裏。”那僧人從桌子下麵的抽屜裏取出一竄鑰匙,走過來遞給楓林大師。
楓林大師接在手中,說道:“你們兩個要是信不過,就跟來看一下。”
“師叔怎麼可能亂拿東西呢,不用跟著去了。”那僧人連連擺手。
楓林大師點點頭,帶著何建勳穿過抄寫經書的書房,直奔文昌閣的後間。文昌閣的上層全都擺放著經書,隻有下層才放著一些不方便搬來搬去的重物,例如石枕、銅佛、銅鍾、香爐等等笨重之物,很多東西都是在寺裏舉行法會時,才會拿出來用一下,平時是堆在庫房不動的。
經過一條走道,再拐一個彎,眼前就出現了一處殿門,上麵鐵將軍把門。楓林大師道:“這裏就是堆放雜物的地方,那塊石頭就被我扔這裏了,平時也難得有人來,可能除了我之外,都無人在意這裏多了塊大石頭。如果不是你小子非要看一眼,為師都懶得走這一趟。”
何建勳感激的道:“師父最好了,等一會兒我也有一件喜事和師父說,你聽了一定高興。”何建勳想師父還不知道海會大師來了永慶寺的消息,他們多年不見,又是師兄弟,重逢必定喜悅無限。
楓林大師道:“我能有什麼高興的事?”他開鎖推門,那緊閉的殿門吱呀呀的緩緩推開。
這底層庫房雖然也有門窗,卻都用黃色幔布給遮住了,讓這裏麵顯得有些昏暗,但還不到看不清楚的程度,隻要多待一會兒,適應了裏麵的環境,就可以正常視物。
何建勳看到裏麵花花綠綠的有很多經幡,甚至還有木頭箱子堆起來的法台,然後鍾鼓一類的打擊樂器散亂的堆在一旁,永慶寺裏一共才十來個出家人,就算人手兩件估計還有多的,真不知道收集了這麼多零碎有什麼用。在一堆疊起來的蒲團下方,隱隱有一截黑乎乎的東西露出一個角。楓林大師指著那東西道:“就是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