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奕之入城之時,城中僅餘千餘守軍,一聽到這個消息,頓足不已,立刻派人前去召回他們,不料方一出城,便見楚軍大旗如雲,招展而來,原來楚軍竟是詐退,待得吳軍追擊之時,反包抄而來,斷了他們的回城之路,若是攻下此城,那城外的吳兵便徹底沒了退路,結果可想而知。
所幸孫奕之來得及時,命人搶先關閉城門,準備了箭矢滾木,楚軍本以為可以輕易拿下的小城,卻足足花了三日三夜,丟下了數千具屍體,狼狽退散,饒是如此,先前出城追擊的五千吳軍,也折損了小半,公孫雄亦傷了一臂,回城之後,幹脆利落地將兵符交給了孫奕之,便自行回姑蘇請罪。
孫奕之無可奈何,隻得接下了這些殘兵敗將,重新編整操練,外補城牆,內墾荒地,又開始新一輪的守城之路。在此期間,他將孫武所著兵書化繁為簡,又讓青青教他們最簡單迅捷的劍法,兩人互補,三人即可結陣,十人為一小隊,攻守兼備,比戰車戰陣更為變化靈活,進退自如。
可等他剛有小成,北方齊國來犯,他又不得不帶著親兵北上。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領兵來犯的齊國將領,竟是伍封。
一別數年,伍封已非當初的青澀少年,伍清入宮為妃之後,他便娶了田氏女,在田氏的幫助下,開始領兵作戰。他自幼耳濡目染,俱是伍子胥孫武這等當世一等一的人物,當初雖未曾用心學習,卻也知曉不少,在家破人亡之後,痛定思痛,反而比原來用功許多,如此事半功倍,不過三年時間,已連升數級,終於可以獨領一軍,正好領命南下,征討吳國,於公於私,都滿懷鬥誌。
兩人在陣前相見,先是一怔,繼而俱是唏噓不已。
短短數年間,兩人都變化不小,單看外表,便似老了十歲,隻是一個疲憊憔悴,一個鬥誌昂揚,相對半響無語,還是伍封搶先開口,竟勸孫奕之歸降齊國,勿要再為吳王賣命,吳國氣數已盡,如今四麵受敵,就算他繼承孫武兵法,手中根本無可用之兵,背後更無足夠糧草兵甲支持,如此下去,隻會壞了孫家的名聲。
孫奕之見他說得如此頭頭是道,不由百感交集。
當初他救出伍封兄妹時,他才不過十六歲,正是懵懂之際。伍家本非行伍之家,蘇夫人更是世家出身,伍子胥老來得子,對這個幼子更是寵溺十分,使得他不懂世事,格外天真,直到那場滅門之禍降臨,眼睜睜看著父母兄長死於麵前,昔日富貴安穩的家境一朝破滅,若非孫奕之救出他們,一路護送,根本沒有今日的他。
“你既為齊將,要戰便戰,無需多言!我不會手下留情,你也不必客氣!”
伍封不料他堅持要戰,遲疑良久,終於還是命人退後十裏,圍而不戰。
孫奕之經過兩線奔波,已是數日未眠,至此更是疲憊不堪,若非青青每日為他針灸按摩,輸送內力,運功相助,他這會兒早已支持不住。一見伍封退兵,他便回營休息,青青見他方一躺下便昏然入睡,便命人不得打攪,自己則出去找蘇詡相商。
就算是鐵人,這般疲於奔命地四處作戰,也堅持不了多久,更何況這半年來大大小小數十戰中,孫奕之或多或少都受了些傷,忙於戰事無暇療傷時,也隻能草草敷藥包紮,根本無法休養根治,如此積攢下來的傷病已是不少,蘇詡給他看過之後,幹脆用藥香助眠,又命人熬了肉粥,讓青青趁著他昏昏欲睡時喂下,好讓他徹底休息一回。
這一覺,孫奕之便足足睡了兩天兩夜,其間伍封倒是派人又送來兩封手書,誠意拳拳地邀他入齊,甚至後麵還讓人送來了齊王的手令,若是孫奕之肯降,即可封為上將,獨領一軍,封地三百裏。
這兩封手書都是青青當麵接下,還露了一手精妙之極的劍法,讓蠢蠢欲動的齊軍又退了回去,隻是伍封看到她已改作婦人裝扮時,心中說不出什麼滋味來。
孫奕之方一醒來,看到這兩封信俱是嗤之以鼻,正覺饑腸轆轆準備找點吃的時,忽聞快馬來報,東南失守,越軍已攻入吳國,司時久戰死,兩千吳兵盡皆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