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千秋竟不還(2)(1 / 2)

莫說孫奕之不敢相信,就連夫差聽得此言,也險些以為自己聽錯,甚至看錯了人。

他剛收到司空蘇素上書,方知越軍水攻之際,竟在河水中大量投毒,也不知用了何種毒藥,竟使得草木凋零,莊稼大批枯死,萬千良田盡皆被毀。先前的官員上報之時,隻說毀了這一季的收成,可經過蘇氏調查,發現何止是這一季,哪怕重新灌溉養田開荒,三五年之內,也很難恢複到先前的產出。

這個打擊,簡直比先前三萬大軍被滅來得還要沉重,夫差險些控製不住情緒,卻正好聽到後宮侍者來報,說西施醒轉,頓時轉怒為喜,顧不得蘇素等人尚等他批複,便匆匆趕回館娃宮。

結果沒想,一進門,就看到了兩個讓他恨如眼中釘肉中刺之人,還不等他命人拿下這兩個膽大包天的逆賊,就聽到西施為他們求情,甚至還請他留下孫奕之,以他為將,重整吳軍無敵之風。

這話要是換一個人說出來,夫差肯定二話不說就命人先摘了他的腦袋,可偏偏是他心尖上千般寵愛,又曾為他險些送了性命的愛妃,不顧自身地向他苦苦哀求,眼睜睜看著她搖搖欲墜,卻堅持不肯讓人扶起的樣子,他當真是又氣又憐,簡直不知該如何說她才好。

孫奕之更是心緒萬千,看著西施,本要一口回絕的話語,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青青說得不錯,他始終放不下吳國,太子友之死,已如利劍穿胸,若是再眼睜睜看著吳國滅於越國之手,他真不知自己當如何自處。

真的就能如當初所言,徹底拋開吳越之爭,放下昔日的征戰權謀,遠離朝堂江湖,隱於山林,便能悠遊自在,無拘無束了嗎?

說起來不過一句話,可當真麵對抉擇之時,方知千難萬難。

這兩人都不言不語,全場氣氛非但冷了下來,還僵硬得讓人渾身發寒,就連青青這樣從無顧忌的性子,也不知該從何勸起,是勸孫奕之,還是西施……她看了眼西施,卻被她溫柔的一笑安撫住,老老實實地等著她說話。

西施這一笑,雖是淺淺淡淡,卻因病弱之故,為她原本就清豔絕倫的姿容更添了幾分楚楚可憐的氣質,一笑之間,便如清風拂麵,如湖水蕩漾,如雲破日出,讓人無法挪開視線,更無法生出半點厭惡之心,就連原本對她一直心存敵意的孫奕之,都跟著靜了下來。

孫奕之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西施毫無抵抗力的夫差了,見此情形,簡直恨不得將她藏進房中,不讓任何人看到,當即便沉下臉來,說道:“夷光大病初愈,還是莫要勞心費力,這邊的事,孤自會處置。”

“大王——”

西施卻推開了前來扶她的侍女,望著夫差,柔弱卻堅定地說道:“大王,臣妾雖出身鄉野,卻也曾聽說過孫大將軍的威名,孫氏一門對大王忠心可鑒,無論大王與孫將軍之間有何誤會,當此國難之時,孫將軍肯挺身而出,大王為何不能放下成見,留下孫將軍呢?”

夫差被她說得麵色微微發紅,從得知孫奕之為救太子友而千裏迢迢趕回姑蘇開始,他心中原本藏著的對孫家的懼意和對孫奕之的惱恨就已去了大半,孫家軍功太盛,軍中隻知有孫將軍,而不知有大王之事,一直是他的心頭刺,雖然孫家男兒這些年血濺沙場,剩下的也不過是一老一少,可偏偏這老而彌堅,少者更是鋒芒畢露,隱隱可見以後必然又是一代軍神,他方才會縱容那些間客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出那麼一樁大案來。

他不但知道,甚至還命人瞞過了孫家的暗樁,若非他手下的五劍出手,這等大事,又豈能瞞過孫家的人?

隻是他原本以為,就算沒了孫武祖孫,以他這些年來熟讀孫武兵書,領兵作戰,亦非難事,又何必將這兵權交予他人,給自己帶來如此隱患?

艾陵一戰,似乎證明了他的領兵之道並不遜於孫氏,可後來王子姑曹和胥門巢一力舉薦孫奕之,說他在齊魯之間奔波聯絡,又挑起齊國內鬥,亦是此戰功臣之一,他當時雖心有不悅,亦曾答應赦免,可這小子偏偏不識抬舉,不但一口回絕,還跑回姑蘇帶走了太子友,致使他們父子反目,根基動搖。

說到底,他雖對太子友有些忌憚,卻也不能不承認,這是他最出色最值得驕傲的兒子,機智聰穎,溫雅有禮,文武兼備,深得眾臣擁戴,比之王子地,高出不知多少去。

那些對他的禁足懲罰,夫差不過是當成對他的考驗,原本也沒想過要剝奪他的繼承權和尊榮,卻沒想到在他出征之後竟出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