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佇立在血和淚交織的土地上(2 / 3)

“唉,那地牽扯那麼多人家,咱咋給他們調哩。”東方太爺又不免有些擔憂。

“這還不容易,我還是那句話,有山靠山,沒山獨單。當年毛主席厲害吧?他一死,對全國來講不就等於天塌了嗎?可中國不是過來了嗎?鄧小平厲害吧?他一死,咱這日子還不是照過?離開了屠戶,咱也不會連毛吃豬。上一次他看笑話,隊長會咱開不起來,但集資的事不是很順利嗎?這次調地,我自有辦法。”

“東方爺,你就相信振傑哥吧,他就是個智多星,我打心眼裏佩服他。”校長說。

“我信,我也佩服他。”東方太爺笑著說。

十天裏,父親和東方太爺做了三件事,一是以西候村建校領導小組的名義在信用社開了個帳戶,把翟總的錢打入到帳戶上。二是請了四個鄉裏聞名的看地先生來村子裏看了風水。三是在校長帶領下,三人一塊到鎮教辦彙報了建校之事。鎮教辦的領導很感動,也很支持,專門跟縣教育局領導彙報。縣教育局很快派了基建科的工程師無償設計。

十天後,父親喊上東方太爺和校長,又找到支書,問他調地情況。他不冷不熱地說:“你們不相信我,也不把錢交到村支部,我怎麼調?隊長問我我怎麼說?”

“看來你是沒用了。”東方太爺說。

“你們幾個能耐大,用不上村支部,你們自己幹好了。”他不陰不陽地說。

“東方爺,我就不相信這螞蟻能擋路,咱們走!”

父親三人到了校長辦公室。父親說“東方爺,校長老弟,我想過毛主席當年發動文化大革命時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這一次就是要充分相信群眾,充分發功群眾。”

“振傑,你不會是號召群眾把大明當做走資派揪出來打倒,奪權吧?”東方太爺吃驚的問道。

“哪裏。走資派?他還不夠格,”父親說,“你倆還記得前不久集資的情形嗎?對建校,支書不熱心,可全村老百姓哪個不熱心?隊長會開不起來,可群眾一夜之間自發捐款,從那時起我就發現群眾的覺悟水平是高的。所以這一次,我想就建校這事讓全村16歲以上的人投票表決。”

“振傑,你怎麼越說我越糊塗。這建校還用表決?全村人誰不支持。”東方老爺說。

“我是說讓大家夥來選校址。咱請的那個看地先生也是個不著調的主,他轉來轉去,一會兒說南邊好,一會兒說北邊好,到最後也沒說個囫圇話。隻要把校址定下來,縣上的工程師、建築師就可以搞設計。設計做完咱們就可以開始建了。”

“那占誰家的地,怎麼說?”東方太爺問道。

“很簡單,把地按人頭分到各組,咱倆一個組一個組地找組長選址。他不給咱就坐到他家。這是第一個法。第二個法是,如果地調不成,咱就把產量算一下,全村每年每人攤,包賠人家的產量,直到把地調好為止。”

“妙,真妙!振傑,我算服你了,就這麼辦。”東方太爺說。

校長馬上做了選票,又讓老師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統計出全村16歲以上人的名單,用大紅紙寫出來貼在村中水塔上。並以建校領導組的名義做出投票說明,然後又一個組一個組地發放選票。

投完後清點結果,除了在外的,投票率達到97%,基本上人人都投出了神聖一票。唱票和統計票的地點設在自來水塔下邊。父親讓校長選出十個學生代表來唱票和計票。最後校址以壓倒多數定在了村北。

新學校地址定下來那天,全村人象過大年一樣,到處喜氣洋洋,鞭炮陣陣,大人小孩逢人都講“建新學校了,建新學校了”。

當天晚上,父親和東方老爺、校長三人把新學校占地的八戶人家的當家人召集起來。

父親首先表態:“建學校是全村人的事,虧眾不虧一。校址選在你們的責任田,對全村人來說是好事,但對你們來講有些影響,帶來不少麻煩。但請你們放心,有我們三個在,決不讓你們吃虧了。”

八戶人家都是周氏之後,聽了父親的話,紛紛表示建學校是百年大計,全村人人有責,你們為人,全村人誰不稱道?你們啥時開工都行。

父親聽了非常高興,說:“公是公,私是私。我們幾個已商量好了,眼下地可能調不出來,但我們爭取半年內調好。影響你們半年的收成,會一畝按500斤小麥賠付,如果半年內調不成,下季仍然按這個標準,你們看,少不少?”

大家聽了父親的話,他們說:“一年1000斤小麥?這還真不少,甚至覺得有點多呢。” 父親說:“隻要不少就行,就按這個數。我們按現在市場的小麥價折合現金帶來了,大家看看地的麵積和數量有啥差錯沒有。”

父親讓校長把占地情況給他們公布了一下。核對無誤後,當場把錢分給大家。並說明從明天起開始壘圍牆,大家都紛紛表示支持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