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樣,服從你們的決定。”
父親接受了任務之後,挑選了三個年輕職工,到各分站把老弱病殘的牲口都集中到縣總站飼養場,他又從縣獸醫院請來了獸醫,對每一頭馬、驢、騾子都認真體檢了一遍。父親讓年輕人把體檢情況一一記下來,為每一頭牲口都建立了健康檔案,然後根據醫生檢查結果及建議,把這二十多頭牲口分為五類,一類是年齡在十歲以上因老而弱的,一類是腸胃不好的,一類是四肢不好的,一類是口腔不好的,一類是外傷的。然後,有針對性的治療、調養。他發現有幾匹牲口除了有比較嚴重的外傷外,並沒有其他毛病,可就是不怎麼吃草吃料。父親認為這幾匹牲口是心理問題,是由於被打造成的恐懼,所以厭食。父親就告訴飼養員,對這幾匹牲口,要多關愛,多撫慰,要讓它們消除對人的恐懼。他把四個人分為黑白兩班,他帶領一名上夜班,其他人負責白班,依據對每頭牲口製定的治療和喂養方案喂養。
每天晚上,父親仔細觀察牲口的飲食和休息情況,適時調整喂養方案,不出一個月,大部分牲口已完全恢複了健康,重返運輸前線。父親根據這一個月的情況,又向站領導提出了兩個建議:第一是,總站以一輛大車四匹牲口一個車把式一個飼養員為一個運輸單元,實行養用一體化,改變現在的集中喂養、養用分設的狀況。他認為現在的情況是喂牲口的不知道牲口的表現,而車把式隻管使用不關心喂養,使用與喂養相互脫節,且車把式鞭打牲口的現象很突出,他們也不關心牲口的健康。按父親的想法,以車為單位,飼養員隨車出工,既可作為押車員,也可以一路上觀察牲口的表現,隨時調整草料比例,而且還可以了解每匹牲口的習性,提出最佳使用牲口的建議。而車把式出工回來後,仍要參與牲口的喂養。這樣飼養員和車把式都可以全方位了解每匹牲口的具體情況,製定具體的使用和喂養方法以及飼料配比。這樣,完全避免了用牲口的不知知道牲口的飲食情況,喂牲口的不了生牲口的工作表現的弊端。父親的第二個建議是在車把式中間開展嚴禁鞭打牲口的教育活動,以牲口的缺勤率、患病率、治療費用等相互製約的硬指標,製定各種獎勵措施,進行評比獎勵。
總站領導采納了父親的意見,在整個係統裏推行養用一體化管理模式,並教育所有車把式要愛護牲口、禁打牲口,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飼養場還有十來匹老弱病殘的牲口,父親對它們不棄不離,悉心照料。幾個月之後,這些被判處失去勞動資格的騾、馬,竟然隻剩下四頭留在場裏,大部分回到了運輸線上,簡直是個奇跡。年底,父親被評為省勞動模範,披紅掛彩,到省城出席了全省勞動模範表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