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家庭天天跟小孩說要讀書,然後自己一本書都沒看過,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小孩很容易精神分裂,最後發現家長是個傻逼,產生一種幻滅感,家長說啥他們都不當回事,就當沒聽見。
是的,絕大部分家長其實不合格,當兵要體檢,讀大學要高考,當公務員要國考,進公司要麵試,唯獨當家長這麼大的事基本沒門檻。這個沒必要隱晦,絕大部分基層小孩成才主要靠自身努力,家長並沒有幫上什麼忙,盡管他們盡力了,盡力不代表做好了。
不過到21世紀新一代的大學生已經有孩子了,他們知道怎麼學習,知道讀書是階級躍遷的途經,他們就是這樣富起來的。隻有如此才能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中產階級,知道怎麼解決複雜問題,也知道怎麼給孩子做表率,對於其他那些父母是個糊塗蛋的孩子來說,這才是降維打擊。
關於教育,消費,積累,投資這些話題是非常複雜,以至於需要一兩代人慢慢琢磨才能理出來一些基本的觀念。
比如重視教育這事,中國人在全世界已經算很重視的了,但是跟猶太人比重視教育的程度還是差了一點。最明顯的一個操作是父母看的書比孩子多得多,這樣就算父母不提讀書的事,孩子們也會自發多讀書,孩子會天生覺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對的。
消費觀也一樣,任何一個曾經闊過得家庭都知道,收入的絕大部分要投入到收生產資料,少部分用來消費。資產能給人帶來被動收入,也就是你家的爸媽讓別人養。這個邏輯本身非常簡單,但是做起來卻難得要死,需要父母用十幾年時間給灌輸進去,而且你得自己去實踐,才能固化成你自己的觀念。
而且關鍵不是攢錢,是攢下來收資產。有很多人過得很節儉,但是沒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隻懂攢錢但是不知道攢錢是為了幹啥,絕大部分人甚至區分不了資產和消費。
比如八九十年代,那時候收入低,但是房子也便宜啊,而且沒人跟你搶,而且大家都懵懂,不過問題是99%的人都是那個“大家”。這些年終於反應過來了,但是隻會追漲殺跌。
這個星球上絕大部分事情的本質都是積累和爆發。
積累是大家能控製的,攢的錢少就買個小資產,攢多了就買個大的,然後通過一波又一波的置換往上爬。如果能承擔了風險,就適時賭一把,每隔五六年都有一個小浪潮,每隔十來年有個大浪潮,二十年左右有個滔天巨浪,大浪來臨的時候抓住機會爬上去,也就翻身了,不過前提是得有資本。
且做一個靠譜的人,“靠譜”這個名聲本身也是個資產,和“信用”一樣,關鍵時候能幫上大忙。
說了這麼多,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也沒什麼用,該打遊戲的/看短視頻的繼續幹。這個麼,咳咳,想說一句經驗之談,大家最好不要沉迷小說,不好!如果已經在坑裏,爬出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寫一本小說。不好意思今天廢話講多了。
樹立起了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後,要消化吸收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東西得需要你在實踐中反複強化,耗費十幾年時間才能固化下來。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4374/506898548.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