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莫知道首款新世界的個人電腦問題不大,進展順利後,就放下心來。現在新世界公司的首顆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處理器已經誕生,芯片事業有了起點,他就開始關心起下一代方舟處理器的研發情況。
石莫向馬許願問道:“馬博士,我們公司的第二代方舟處理器是16位元的,現在研發進展如何了?”
新世界公司的發展模式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兩年前,石莫就對芯片設計研究所做了戰略安排,要求芯片設計研究所把一整幢樓都用於芯片的研發,其中一到三樓是負責存儲芯片,第一層樓的人員研發16KB容量,第二層樓的人員研發64KB的,第三層人員研發256KB的。
四到六樓是負責處理器芯片,第四層樓的人員研發8位元的,第五層樓的人員研發16位元的,第六樓的人員研發32位元的。而六到九樓則負責其他的專用芯片的研究。
石莫安排的這種研發節奏就是傳說中的三箭齊發,新世界公司的投入重金抓研發,不是說說而已,要不然芯片設計研究所也不會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燒掉上百億港幣。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得出目前的成果,讓新世界在兩年後的今天初步掌握了半導體產業鏈。
石莫發狠砸入重金加快研發速度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摩爾定律”。在1965年,仙童公司的戈登??摩爾博士,在《電子學》雜誌發表文章預言: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半個世紀以來,世界集成電路的發展,基本符合摩爾定律的規則。隻是到了2019年,隨著美國在5-10納米生產工藝上出現停滯,才給中國帶來了技術追趕的機會。
集成電路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石莫想要追上此時的英特爾等美國半導體大廠,縮小兩者之間的技術差距,就隻能燒錢搞研究,要大出血才行了。
馬許願對於這個敢於燒錢,瘋狂追求新技術,以追求新技術為樂的老板很喜歡,這就是一個技術狂熱者,堅信新技術遲早會改善生活,而有這樣的老板讓他這個搞研究工作的人很開心,從此就不用再為研發經費不足而發愁了。
馬許願笑著答道:“老板,芯片設計研究所在研發成功8位元的處理器後,就將大部分工程力量放在了16位元處理器的研究上,8位元的處理器隻是留了小部分的研究員在完善和維護。因為有了開發首枚芯片的經驗,且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預研16位元的處理器,目前下一代處理器的研發進度相當快,預計可能年底就可以出來成果。”
“不錯,後麵你要把這件事抓緊了,盡快把第二代處理器研發出來,時間不等人啊。”石莫點頭說道。
知道下一代處理器正在按計劃進行中後,石莫追問道:“現在其他芯片研發的怎麼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