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租借地 3(2 / 3)

話說這新安縣也不算是經常容易受災的地方,但是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總還是會有不少的流民前來,每天也有不少的叫花子在關帝廟附近流連,等著大戶施粥。那些粥老陳看到過,熬得比較稀,裏麵全都是粗糧,甚至於有的還有為數不少的糠皮穀殼浮在上麵,美其名曰是怕他們喝快了噎到,其實是那些熬粥的人從裏麵克扣出糧食來自己轉手賣錢的。

但是老陳這三天喝的粥可就不一樣,裏麵雖然粗糧為主,卻也有大量的白米,有時候看得到那些髡人的夥夫把一塊塊磚一般的東西丟到稀粥裏麵一起煮,越煮越稠,而且這群髡人的夥夫相當舍得放鹽和佐料,蔬菜的搭配也非常適合,這幾天自己喝的粥味道幾乎每次都不一樣,但是偏偏每一種味道都能堪稱美味,這讓他頗覺得意外。

除此之外,那幫海賊的兵經常在野外放銃,時不時就能打回來野豬或者鹿,這些平日裏獵戶半個月也不見得能打回來一頭的獵物他們幾乎天天都能打回來,這簡直讓老陳不敢相信。一開始他還以為是這群海賊從本地獵戶那裏買來的,但是悄悄跟著到夥房看夥夫們收拾獵物的時候清楚地看到那些夥夫們剖開獵物,從裏麵取出來一顆一顆的鉛彈丸,他就知道這肯定是海賊的兵打的了。本地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彈丸,除此之外,獵物身上也沒有平時常見的箭矢或者圈套造成的傷害,自然不可能是海賊兵從本地獵戶手裏搶來或者買來然後放銃打的。

野豬這東西是比較結實耐攻擊的動物,而鹿是非常警覺和活動迅速的動物,平日裏本地獵戶不是不敢打就是打不到,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些海賊的兵用的那些火銃並不是如同他一開始感覺的隻是銀樣鑞槍頭,而根本就是威力大精度準的優良武器。

這三天裏他也經常湊到那些海賊的紅衣或者藍衣兵身邊去套近乎,想要看看這些火銃,但是這些髡發海賊們說的一口安南口音的古怪官話,有的甚至說的是還是倭語,這讓幾乎隻會說廣東話的他想套近乎都無從下手。

這群海賊的確如同探子們所說的那樣,開來了一條如同山一樣大的巨大鐵船,每天都停在海灣裏裝載糧食,他一開始還以為是海賊們使出來的障眼法,但是看到一船一船的糧食就這麼被那條大鐵船吞到肚子裏,隻能說明這肯定是真的船。

海賊們在香島和九龍也都是各司其職,有的在九龍裏麵當哨探,從九龍通往海灣的幾條路上都有髡人的哨探在警戒,根本沒有人能夠不被發現悄悄潛入九龍;有的海賊是在海灘上專門給運來的糧食進行稱重、轉運,他們的動作非常嫻熟,讓旁觀的糧商和卸貨的夥計們都不覺驚呼這等效率;此外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在樹林裏砍樹的,也有從小艇躉運不少建材下來的,看起來好像這些髡人正在建設碼頭,這些建築的髡人工作起來也算得上是得心應手的,一個個效率奇高,他所在的這幾天裏,就已經在海邊搭起了一座長達十丈寬四丈左右的棧橋出來了,而且看他們的勢頭,似乎還要繼續向海裏延伸。除了碼頭,這些人也在海邊搭建房屋,這些房屋形製與大武的房子全然不同,它們跨度不大,卻相當長,寬不過三丈,長卻可以達到三十多丈,上麵還是平頂的,還有向上的階梯,似乎是要建築兩層。

這是執委會的決定,一開始他們隻是通過王尊德的幕僚張秋林之手弄到了一份租借地的手續——這可花了不少東西,首先通過張秋林送給了王尊德一套玻璃茶具,要是在舊時空送一套玻璃茶具給別人肯定會被罵的,但是在這裏,玻璃可是新奇玩意,玻璃茶具可是相當凸顯身份的東西。尤其是這套茶具一開始就是給王尊德準備的,上麵還特地投其所好地刻上了萬民相送高舉萬民傘的情景,每一個杯子上還刻上了曆朝曆代清官們所作的詩詞和名句。這套茶具的效果肯定非常好,因為第二天張秋林就把王尊德親自批示的手令給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