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國家的國民哪兒怕是再貧窮,也會是處於戰亂中難民們豔羨的存在。
正所謂‘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大體即是如此。
“他們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被安置著的難民區,紮哈.哈迪德以及一些助手穿梭於期間,她的視線從一對母子的身上收回,輕聲說道:
“相比於食物,他們更需要的是安全感,唯有家才能夠提供的安全感。”
破舊的帳篷,有許多誌願者穿梭於期間,眾多誌願者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也許是自卑,也許是恐懼,所有人都能夠發現,當他們這些穿著‘光鮮’的外來者進入難民區時,接近難民們時,難民們總會是若有若無的低下腦袋...
“他們需要尊嚴。”
紮哈身披著大褂,帶領著隊伍,步履的速度並不快,他們每一個人表情都顯得肅穆,很是仔細認真的觀察著每一位逃難來的百姓。
從這些人間,誕生出觸動、感悟。
隊伍沉默著,突然,紮哈停下了腳步,在她的麵前有一位大約五六歲模樣的黑人孩童。
臉龐上有著灰塵,身子瘦弱的可怕,腦袋相對身體顯得格外碩大。
但是,這孩童卻有一雙格外明亮的眼睛,紮哈微微俯下身子與孩童對視著,隨後伸出手掌憐惜的撫摸著後者的腦袋,用英語問道:
“What do you need,in addition to food?你需要什麼,除了食物。”
在紮哈身後的隊伍,有男有女,他們穿著黑色的西服,白色的襯衫。他們手捧著文件夾,捏著鋼筆不停的記錄著些什麼。
“My mother I want to have our own house.我和媽媽想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
這孩童小手攥著破爛的衣服,有些怯生生的看著這樣一群氣場十足的精英們,仿佛是做了很大的勇氣,片刻後孩童長吸了一口氣,大聲的喊道。
清脆的稚童聲響徹在一眾設計師之間,瞬間就摧毀了他們所有人心底最柔軟的防線。
‘房子,對於這些災民們來說,意義絕不隻是住的地方這麼簡單。它更是一種寄托,是能夠帶來安全感、尊嚴的家!’
紮哈一手撫摸著黑人稚童的腦袋,一邊附身傾聽著那清脆的話語。
黑人孩童身材瘦削極了,可他卻努力昂著腦袋,大聲喊道。
在孩童附近,同樣有許多其餘的難民,他們聞言,身子陡然顫抖著,視線輕輕探了過來,有人眼圈都泛起了紅暈。
有來自德國的記者,將這樣一幕抓拍了下來。
沒有人知道,這樣一張照片將代表的意義。
它向全世界人民呼籲著和平,拒絕戰爭。它的曆史性地位就如同,那張二戰期間記錄著的,飽受戰火侵害而裸身逃跑著的小女孩...
隻是與之相比,這張照片更具有人文的關懷。
在那時,已經隕落了的世界知名設計大師,推動著世界和平發展,為難民們帶去尊嚴的紮哈.哈迪德大師輕輕撫摸著黑人的孩童,為無數難民帶去尊嚴,她被無數人所敬仰!
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法國的‘世界報’、德國的‘圖片報’,美利堅的‘紐約時報’先後都刊登過這張照片。
照片上有鮮紅的標題:“My mother I want to have our own house.我和媽媽想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
“I promise you will have.我保證,你們會有的。”
紮哈認真的承諾著,隨後站起了身子,大踏步的向臨時工作室走去。
棕黃色的頭發被吹到腦後,隨風搖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