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劉邦外黃學技藝 張耳躲難遊魯齊(2 / 3)

劉邦樊噲二人聽後,見張耳確是真情流露,知道其仁德寬厚,誠懇待人。便忙跪地磕頭,劉邦道:“我倆途中遇困,在憂愁難解時,蒙恩主收留善待,好比雪中送炭,就已感恩不盡!又經多方調教,自知有所長進。本想再多為恩公出力,以報知遇之恩!現在突遇此危情,隻得辭別上路,也非我倆所願,若是今後安定下來,還願回到大人身邊效力!”張耳忙叫兩人起來,然後平靜道:“但願如此吧!但依吾判斷,此戰因秦國決意要滅六國,魏國恐難保全,大難來臨,吾等命運如何,難料吉凶,各位都保重吧!”劉邦聽後急道:“恩公何此悲觀,難道六國均莫敵秦國嗎?”張耳便道:“此乃信陵君所預測,當為可信也!”著頓顯憂慮之色,在場之人均無言可。

劉邦這時急道:“豈無再見之期嗎?”張耳道:“若得生存,或有重逢之日,可就不知何年月嘍!吾辦此客館,隻為結交友朋,卻不圖恩報,隻要不忘兄弟情誼,或當後會有期。”完又道:“吾看劉邦兄弟回家後,可結交些縣衙中要人,若能謀個鄉吏差事,可保衣食無憂!樊噲兄弟也可憑屠宰技藝吃飯。遇有難時,當幫扶解困,逢時走運,勿忘昔日情誼,方為君子之風。以待時吧!”劉邦樊噲忙道:“定不忘恩公囑咐,違背當不為人!”張耳忙好。而後從身邊拿出倆大包來,遞到劉邦手上道:“你們可去領了薪酬路資,吾這裏再另送點錢,是讓你倆回去後謀生做事的,可分而用之!另送一套六博棋,乃吾喜好之物,就作個念記吧!”劉邦趕忙接過,掂量一下卻真不少,知是張耳額外賞贈。那六博棋本為倆人嗜好,早就想得到一副,今日竟能所願,真是感激不盡,當即跪地叩謝不已。張耳忙即攙起,邊擺手讓走,倆人隻好去領取辭行資費,告別新朋好友,從此踏上了回鄉之路。

當時申陽在側,等劉樊二人走出門去,便顯不明,於是問張耳道:“主君如此高待兩人,不知是何道理?”張耳便道:“吾觀此二人絕非俗輩,將來或能有所作為!”申陽便何以見得,張耳便道:“劉邦之為人,看似桀驁不馴,可做事果決善斷,敢做敢當,不畏頭畏尾,豪義爽快,這是能做大事之人品性!且聰慧穎悟,明辨對錯,善變不固。缺憾是不喜讀書,欠有長技,可世無完人嘛!那樊噲卻是個猛將良材,隻是未遇時機,暫被埋沒,卻有戰將之能。遍觀諸客,皆難超越,不知吾評價對否?”申陽聽後歎服道是。

這正是:風雲變幻本無窮,拜師學藝時運逢。求職曆練終結果,報恩效力心意明。孰知戰禍急迫近,躲避保命返鄉營。主君贈賞善高待,感激辭謝情誼濃。

且張耳將外地朋客遣散,以躲避戰亂之禍,客館自然停歇下來,由於人手短缺,營商店鋪也縮減不少,縣中人心浮動,各項事宜雖按部就班,但也多為應付。不久國廷便行下令來,即刻招兵募勇,擴軍備戰,以迎擊秦軍的進攻,弄的是強行征兵,家戶中強壯男丁均要入伍參戰,縣中要備辦軍糧,各戶攤派下去,鬧得是雞犬不寧,怨聲不絕。張耳本為縣令,多是仁德治政,不願多做這擾民害民之事,也是怕賢聲頓失,背負罵名,自會顯些應付怠辦,難於完成急令之任。張耳被弄的身心疲憊,於是以病體難支為由,主動遞上辭呈,請再委派能官接任,開始不允,後見無果,即時派出酷吏暴臣接替,並不怕政聲好壞,大力強行催迫,弄得民怨沸騰,生計難保。

張耳自辭官後,先是躲得些清閑,申陽也即卸任,在張耳家中相伴,以家仆身份遮掩,躲避征召參戰之困。後來秦國派出大軍,先後滅亡韓趙兩國後,接連攻魏,由於魏國此時已是膽寒,將無良才,兵無戰心,盡皆失利,土地淪喪,國已衰微,不堪一擊,秦軍一舉攻入大梁城,其國王被擒,魏國隨之滅亡。在此之前,張耳為防戰亂傷害其家眷,早已變賣城中資產,速將家搬到鄉下,與嶽丈親眷合相居住,倒好相互照應,也是謹防出現不測。

張耳憂慮魏國若敗亡,或會危及自身,便與申陽商議道:“今雖已如此躲避禍災,難免國破家亡,誰保我倆不會被秦軍所擒,眼下之計,隻好躲避出去,方為上策!”申陽不明道:“兄已辭官不做,即為民間百姓,就是秦軍打進來,也不能都趕盡殺絕吧?如何還有危險呢?”張耳便道:“普通百姓當然無事,眷屬一家也或無慮。可你別忘了咱倆的身份,那是信陵君的門客,而信陵君又是秦國的仇敵,曾率兵打敗秦軍,損失極慘,定被其恨入骨髓!秦兵將素來殘暴,曾坑殺趙軍四十萬降虜,屠戮百姓更是肆無忌憚。主君雖然已經過世,想必不會放過其跟從近人,我的名聲在外,樹大招風啊!若我遭難,必然累及兄弟,當早做打算為宜,否則難料吉凶,防患於未然嘛!”申陽聽後,細想一番,覺得張耳的有理,不得不佩服其多智。

於是申陽忙道:“還是仁兄慮的是!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不管以後情況如何,還是先離開此險地為妙!”張耳即高興道:“還是申陽兄弟靈聰,一點就通,看是躲到何地去為好哇?”申陽本無思想準備,一時答不出來,隻好就請張耳拿主意,自當跟從身邊隨行保護。張耳便道:“兄弟已離家多年,不想回到故鄉看望親人嗎?”申陽忙道:“難道是想到齊國去嗎?我還真想回到家中看望,不知父母兄弟姊妹當今如何?也真是想念呐!隻是路途遙遠,沒數月時間難於到達,還需有很多資費呀!”張耳即道:“到齊魯之地去遊曆一番,是我多年的願望,一直沒能實現,也是資財不濟所困。如今正好遇此時機,今非昔比,路資不必憂慮,我早已暗中備下,足夠一路花費,連你回去看望親人的錢也會有的。路途中尚有很多友朋相訪,定當會給些資助,又何愁到達不了呢?”話的看是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