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點零頭道:“既然誌不在下,就當擇一明主而投之,不知將軍以為誰可投之?”
“還請先生教我。“張繡誠懇請教道。
賈詡道:
“曹操倒是雄才偉略,但此番劫了皇帝,又殺了將軍的叔父,肯定是不能投靠的了。
剩下較強的諸侯有袁紹,袁術,公孫瓚,王嵩等四人,在這四人之中,袁紹雖然四世三公,根基深厚,但是,從他對韓馥和公孫瓚的事情來看,其人見利而忘義,幹大事而惜身,色厲膽薄,盛名之下,其實難負,並非成大事之人。
袁術自視極高而目光短淺,塚中枯骨也,比袁紹更次之。
公孫瓚多次敗於袁紹之手,且在幽冀兩州弄得民怨沸騰,死期不遠矣。
唯有王嵩,征黃巾,戰鮮卑,滅匈奴,從無敗績;收流民,施善政,仁義之名傳遍下,下文武英才鹹聚,此為縱之才,謀世名主也。”
“既然如此,王嵩就在城外,何不開城投了王嵩?”張繡問道。
“不可,如此去投王嵩,必被輕視!要投王嵩,也必須先讓他知道將軍的能耐,才會被尊重和重用。待我略施計,敗他幾場再!”賈詡斷然道。
隔了一會,賈詡又道:
“不過,函穀關對王嵩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要先掌握在將軍手中,奇貨可居,可為最後將軍晉身之階。”
張繡也深以為然,對賈詡佩服得五體投地。
賈詡的謀劃,大致包括以下四點:
1,先變投降為投靠——投降是沒人權的,被人看不起的;投靠比較有自尊。
2,投靠王嵩,要先打敗王嵩,才能讓王嵩發現自己的本事,從而得到重用。
3,先準備一份大禮(函穀關),不能空手去投靠。
4,至於雙方將士相互浴血拚殺,死傷幾千上萬人,關他賈文和屁事?那些都是棋子,都是草芥!!身為一個合格的毒士,是不會去憐憫那些饒……。
這才是真正的毒士!隨便獻上一計,便會風雲色變,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於是張繡聽以賈詡之計,親率5000人進入函穀關,同是西涼軍的楊定以為張繡隻是回軍關內,並未防備。
張繡拿出很多酒肉分給楊定,召諸將校痛飲。在宴席之上,以有心算無心,殺死楊定及其親信手下,盡收函穀關一萬多西涼守軍。
然後,張繡以手下大將雷敘領5000人,固守函穀關,不許任何軍隊進出。
又按賈詡之計,讓手下親信大將張先,領8000軍隊,藏身在一個山穀之中,等候張繡的命令。
……
王嵩見曹操劫走了皇帝,此戰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已經無法達成,便趕忙執行預備方案?---?控製司隸地區。
於是,王嵩令張飛領2萬人馬星夜趕往洛陽,控製洛陽城和虎牢關,又令徐晃領1萬人馬趕往泛水關。
而王嵩自己,則親率2萬5千人在弘農城外紮營,與張繡軍隊相持。
王嵩並沒有急著進攻弘農城,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第一,派去的使者並沒有被迎進城,城門守將回應因張濟將軍戰死,少將軍(張繡)正在為將軍(張濟)舉辦葬禮,三之內不宜見客。
三之後再去,城上守將少將軍剛為將軍辦完喪事,悲傷過度,尚未開始理事。
王嵩總覺得有些不安,便對高覽楊奉:“今夜心戒備,設下埋伏,敵軍可能前來劫營。”
一夜無事,並沒有西涼軍出城前來劫營。
亮之後,使者再去,這次卻得了一個明確的答複:“少將軍明會接見使者。”
王嵩笑了笑,對身邊諸將道:“西涼軍昨夜未至,今夜必來!”
諸將不敢怠慢,依舊設好埋伏,等著西涼軍前來劫營。
至子時,星月無光,黑如墨。
張繡領著西涼兵悄然潛行到並州軍營寨外麵,一齊點起火把,大聲鼓噪著殺進了並州軍的前營。
高覽早有埋伏,待敵軍殺到中間,四麵圍著,箭如雨下。張繡死傷一千多人,倉惶退兵回城。
張繡退兵回到城中,賈詡對張繡,“按即定計劃,再偷營一次,王嵩沒有防備,必勝!”
張繡連忙依計而行,潛回王嵩營寨外麵。
且王嵩及諸將見殺退了張繡,都以為今晚不會再有人來偷營,在安排了值勤人員後,便放心大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