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螳螂欲捕蟬,黃雀在後頭(1 / 2)

楊奉道:“你這倒是個好主意,可是張濟的2萬西涼軍勇悍,雖然我們有4萬多人馬,但我們的人原屬白波黃巾,戰力與西涼兵相差甚遠,一旦打起來,也沒有必勝把握。就算是打勝了,也沒有把握能搶到皇帝啊。”

李暹想了一下,又道:

“不如我們去聯係董承,三家一起就有6萬多軍隊,張濟才2萬多軍隊,以6萬對2萬,就占了絕對優勢,不怕張濟不交出子。”

董承本是董太後侄子,投靠董卓後,成為牛輔手下大將,牛輔在王允滅董卓時為呂布所殺。牛輔其手下殘餘軍隊在董承率領下退往關外,占據洛陽。

楊奉認為此計可行,便立即派人聯絡董承,商議共同劫了獻帝去投王嵩。董承欣然同意。

為了確保劫到皇帝,韓暹又對董承:“你是皇帝的舅舅,你可以假裝去投靠張濟,然後以皇親的身份靠近皇帝,保護皇帝,等大戰開始後,你便可做為內應,趁機將皇帝帶出城外。”

楊奉和董承依計而校

讓楊奉和韓暹沒想到的是,董承一直與曹操關係非常好,送走韓暹後,馬上派人將此事告訴了曹操,召曹操前來勤王。

董承帶2萬大軍投靠張濟,張濟也並沒有完全信任董承,隻讓董承的兒子董耀帶500親兵隨侍皇帝左右。其餘軍隊都在弘農城外紮營。

曹操接到董承的密報,當機立斷,命夏侯淵為先鋒,領5000騎星夜兼程,趕往弘農,自己親領2萬大軍隨後趕來。

楊奉和韓暹見張濟已經收納董承,便對張濟發動進攻。雙方激戰二,董承並沒有任何動作,董承在等,等曹操的到來。

第三,張濟的侄兒張繡領5000人馬從陝縣趕來,與之同來的還有賈詡。

李傕郭泛在長安混戰時,賈詡就離開了長安投奔了張濟,賈詡對張濟:“皇帝在手,奇貨可居,不論投靠哪路諸侯,都會位高權重!”

於是就幫助張濟謀劃了勸和李郭並護送皇帝到弘農這件事。

張繡賈詡快到弘農附近時,得知楊奉韓暹正與張濟交戰,便要去參戰幫叔父張濟。賈詡阻止了想要馬上參戰的張繡,讓5000人馬就地休息,待到半夜再突襲楊奉李暹營地,楊奉李暹激戰了二,晚上防備比較鬆懈,被張繡攻破營寨,四處放火。張濟乘機也領兵殺出。李暹被張繡一槍刺死,楊奉領潰兵敗退。

楊奉丟盔棄甲,逃了十餘裏,忽然從北方過來一支騎兵殺入戰場,楊奉仔細一看,卻是張飛領5000騎兵剛好趕到。

楊奉大喜,忙整頓潰兵再次殺入戰場。張飛與張繡大戰十餘合不分勝敗。

雙方正殺得難解難分,忽然變故又起,弘農城內殺聲震,卻是夏侯淵領兵殺到,董承的兒子董耀見到夏侯淵殺到,立即動手殺散張濟安排的禁軍,護著皇帝和百官出南城門投奔夏侯淵而去。

張濟見城內火起,連忙收兵回城。見皇帝被董承劫走,張濟大驚,忙讓張繡帶兵守城,自己親領大軍去追夏侯淵。

張濟追了20裏,堪堪趕上,忽然從左側一軍殺出,卻是曹操親率大軍趕到。張濟猝不及防,被樂進一箭射落馬下,曹操乘機揮軍進攻,西涼軍大敗逃回弘農城。

曹操也不追趕,迎了皇帝,與董承和夏侯淵合軍一處,趕到洛陽城。

曹操擔心王嵩跟他爭奪獻帝,便以洛陽殘破,不適合再當作都城為由,服董承帶了子前往許縣。

董承得罪了張濟,又得罪了楊奉和王嵩,也不敢再呆在洛陽,便棄了洛陽,與曹操合兵一處,過虎牢關匆匆趕往許縣。

弘農之戰,圍繞皇帝爭奪,四方雲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獵人又在黃雀後。

韓暹戰死,張濟也戰死。最後卻讓曹操搶到了皇帝。

而曹操的狠辣果決,梟雄本色,也在此戰之中展露無遺。

第二,等王嵩領2萬大軍趕到時。曹操大軍已經走遠,再追已經沒有意義。

楊奉收攏韓暹的殘兵,合在一起,尚有3萬多人,一起投奔王嵩。王嵩大喜,拜為平虜將軍,並讓其仍然率領舊部。

張濟死後,手下各將共推張繡為主帥,張繡下令安排各將領兵謹守弘農城,不再出戰。張繡拜賈詡為軍師,並以師禮相待。

現在,皇帝被曹操搶走,王嵩又大軍壓境,張繡不知該如果是好,便問計於賈詡。

賈詡反問道:“敢向將軍之誌,意在下嗎?”

張繡搖了搖頭道:“董卓,李郭之輩,皆一時之雄,勝我十倍,結局又是如何?繡隻願為一將軍,不敢奢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