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一片石一戰,大順軍損失數萬人,大將劉宗敏也負了傷,李自成下令大順軍急速撤退,由於對吳三桂的勾引清兵叛變欺詐極為痛恨,行至永平府範家店時,李自成決定將吳襄處斬,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從德勝門入東華門,又殺吳三桂家屬三十四口,唯獨舍不得殺藏在宮裏的陳圓圓。
大順軍敗回北京以後,李自成考慮過據守北京城,可大順軍將領們都想回陝西去,丞相牛金星和原明廷一些官吏急著勸進,大將劉宗敏也說:“若不正大位,即求還關中,不可得也”。李自成決定從速登基。
二十九日上午,李自成在武英殿內即皇帝位,接受群臣的朝賀,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追尊七代祖妣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後,但這個匆忙的即位典禮結束後,李自成立即率部西撤,李自成暫留幾千大順軍守城,離京前“分付闔城人民俱各出城避難”,同時下令放火焚毀大明宮殿和各門城樓,大順軍撤退時“城中扶老攜幼西奔者絡繹不絕”,明朝降官如龔鼎孳、塗必泓等人也自動隨大順軍西行。
多爾袞令關內兵民盡行剃發,吳三桂首先遵令,自請作前驅,率二萬兵馬,星夜前進直抵北京城下,卻見城上擲下一顆血淋淋的首級,接連又擲下三十多顆首級,親兵把人頭一一拾給吳三桂看,拾起一瞧,正是他父母妻子的首級,吳三桂不禁捶胸大哭,後來想到不見陳圓圓首級,故此稍稍安心。
恰好清兵亦趕到北京城下,多爾袞安撫了一下吳三桂喪父亡母之痛後,與吳三桂商議了一夜,翌日黎明,多爾袞命令多鐸、阿濟格和吳三桂等帶領精兵火速追擊西逃的大順軍,目的是進一步重創大順軍,盡量截留被大順軍運走的金銀財物。
五月初八日清軍在慶都城東追上大順軍,大順軍被清軍擊敗,接著清軍又在真定再次獲勝,大順軍拋棄甲仗無數,擁積道旁,清軍、吳三桂軍搬不勝搬,移不勝移,著實發了一回大財,吳三桂也在亂軍之中得到了陳圓圓,這兩人終於破鏡重圓,而大順軍在畿輔已無法立足,經井陘退入山西,留下大將馬重禧這一支精兵扼守固關,追擊的清軍於五月十二日返回北京。
五月二日,北京城裏的官紳士民並不清楚吳三桂已經投降清朝,紛紛傳說吳軍殺敗大順軍,奪回明太子朱慈烺,即將送回北京即位因此準備了皇帝的鹵簿法駕出城迎接,原明官吏立崇禎牌位於午門哭臨,並忙備車駕儀仗出朝陽門迎接太子,不久有數萬騎兵到來,臣民仰視,卻是清攝政王多爾袞,正在驚愕間,清兵已大隊入城,次日,故明官吏們決定改換門庭,上表勸進多爾袞為帝,勸進表雖然沒有被多爾袞接受,但多爾袞看到明官吏肯忠順清朝,於是著意籠絡和留用明朝大小官僚。
他按帝禮為崇禎發喪,諡崇禎為懷安端皇帝;地方官吏歸順者晉級,抗拒者予以嚴懲;明宗室來歸者,不奪王爵,繼續享有特權;安撫百姓,廢除明末三餉加派;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發;(是為剃發令,這自然引起了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二十四日,多爾袞鑒於清統治尚未穩固,宣布收回成命,允許漢人照舊束發)繼續鎮壓大順軍,派新封都平西王吳三桂、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率兵兼程追剿李自成、張獻忠,這就使剛入關的清統治者很快取得了京畿一帶官僚士紳的支持,清軍在京畿直隸站穩了腳跟。
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的消息傳開以後,原大順軍控製區內的明朝官紳,認為舉事的時機已到,紛紛糾集兵力發動起義,推翻當地的大順政權,這些發動起義的官紳絕大部分是以明朝為正統的,他們旗幟大抵是“擒賊複明”。
四月二十七日,山東德州鄉紳明朝禦史盧世?、趙繼鼎、主事程先貞、大學士謝升之弟生員謝陛發動起事,推舉逃難到該地的明宗室慶藩奉國中尉、香河知縣朱帥?為盟主,假稱濟王號召遠近,山東和北直隸的許多地方官紳群起響應,不到一個月就占領了山東省德州、濟南府、東昌府、青州府、臨清州、武定州、高唐州、北直隸的河間府、大名府等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