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母女打擊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後事,睹物思人倍感悲傷,白氏不願在城中的舊宅中繼續住下去,於是花了一筆錢,在半塘河濱築下了幽室,帶著女兒隱居其中,過一種與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繡莊的事則全委托夥計去掌管,兩年之後白氏到繡莊與夥計一算帳,不但沒有銀兩剩餘,反而在外麵欠下了上千兩銀子的帳,這分明是夥計從中搗鬼,白氏又無法把握,又氣又急,終於病倒在床,母親倒下繡莊破產債務壓頭,生活的重擔猛地壓到了十五歲的董小宛身上。
龐大的債務和母親的醫藥費用卻迫在眉睫,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應了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董小宛秀麗的容貌,超塵脫俗的氣質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董小宛孤芳自賞自憐自愛,決不肯任憑客人擺布,如此一來,影響了鴇母的進賬,鴇母自然對她冷嘲熱諷,董小宛鬱怒之下,一跺腳離開南京,回到了蘇州。可家中母親依然躺在病床上,離不開請醫吃藥,一些債主聽說董小宛回了家,也紛紛上門催債,董小宛無力應付,隻好重操舊業,索性將自己賣到半塘的妓院,賣笑、陪酒、陪客人出遊。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賣身的初衷,這年秋天,二十九歲的冒辟疆來南京參加鄉試,聞得董小宛大名特意前往造訪,不料董小宛卻已賭氣離開了秦淮河,後來鄉試發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孫山,他收拾了行裝,便轉往蘇州閑遊,在蘇州冒辟疆打聽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興致勃勃地專程拜訪,接連去了好幾次,都無緣見到董小宛,直到準備離開蘇州的前夕,終於得以與董小宛相晤,冒辟疆細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妝,眉清目爽,果然與一般歡場女子大相徑庭,此時雖醉意朦朧,嬌弱不堪,卻依然思路清晰,談吐不俗,縱談時局,頗有見地,冒辟疆雖然隻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已使他對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崇禎十五年春,董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承玉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冒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滿懷同情地將她寬慰一番,董小宛露出一絲歉意和欣慰,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董小宛的病竟然不藥而愈,冒辟疆與董小宛約好,一等鄉試結束,就馬上返回蘇州為她贖身,再相伴回到如皋後來冒辟疆回蘇州給董小宛贖身,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這棵搖錢樹,幸得來蘇州遊玩的錢謙益、柳如是出麵調排,董小宛贖身之事迎刃而解。
董小宛嫁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寧靜和協的家庭生活剛剛過了一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關南下,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塗毒,家產丟得一幹二淨,董小宛隨丈夫一路南逃,艱難的生活中飲食難飽,董小宛的身體本已虛弱,隻得一張破草席攤在床榻邊作為自己的臥床,又加上接連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後,她卻病倒了,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於閉上了眼睛。
田承嗣心說如果冒辟疆不跟自己作對,自己是不會動董小宛的,現在卞玉京、董小宛到手,隻是自己沒有時間去享受,就剩下顧橫波和李香君二女了,李香君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顧橫波給丈夫龔鼎孽在京城,不過對付仇人龔鼎孽自己沒有負擔,顧橫波是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的,這樣秦淮八豔就盡入自己的囊中,終不枉自己來一趟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