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輪子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存在,但是輪子的發明卻並不是一件普通的東西。整個西方文明始終在考究輪子究竟是從何而來,有些學者認為最早的出處是古巴比倫王國。
而東方文明的輪子則有一些相關記載。《淮南子》有雲:“見飛蓬轉而知為車”。這敘述了一種可能的起源,但是兩種文明發明輪子的時間差可能會有上千年。
10次投點實驗幫助白夜明更加直觀的認清了這一點。進入青銅器時代的平均時間可能會相差幾百年,但是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差就有些大的離譜了。
最快進入鐵器時代的文明僅使用了500年就飆車成功,而最慢的一位在另一個文明都乘著戰船打過來了,他們還停留在青銅器時代宏美瑰麗的工藝裏不可自拔。
白夜明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有沒有誕生那個想去冶煉鐵礦、有能力拿到足夠支持、並最終得意實現的那個人。
每一個文明,都認識鐵器,都知道這玩意香,因為他們都接觸到過隕鐵。隕鐵就是鐵礦石構成的流星,在劃過大氣層燃燒之後,還留在地上的就是基本相當於冶煉好的鐵塊。
由於資源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一個文明都在幾乎相同的時間收集到過隕鐵,都知道這種東西要比青銅更加堅固,更加鋒利。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文明都能把他的鐵礦石聯想到一起。
有很多文明會把隕鐵當做是神鐵,用途直接宗教化,而不去思考自己能不能製造出來。
就算能聯想到一起,大多數的工匠都很難在一生中探究出冶煉鐵的方法。隻能依靠大量工匠的靈機一動疊加在一起。
但是這靈機一動是沒有任何保障的。
這就是白夜明總結出來的第一個問題。
因為他發現,這十次實驗失敗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在雙方文明在進入鐵器時代之後賽跑速度會拉開的越來越多。
亡族滅種很快,隻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二十年而已。
但是在鐵器時代的技術進步過程,卻可以拖得很慢很慢。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之前提到的,乙方已經有了渡海大船,另一方還在青銅器裏活泥巴。就算雙方都是鐵器時代,工藝之間也可能會差出去不知道多少個五年計劃。
所以當一個文明發現另一個文明之後,往往就是一邊倒的戰鬥,一共十一次嚐試,沒有一次例外的。
這算是這個遊戲的第一個篩選器,必須保證雙方科技發展的齊頭並進。
這種齊頭並進,最低的底線就是當對方的船隊打過來的時候,至少可以防守的住領土。
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種勢頭想辦法維持到火器時代的結束。這樣才能讓雙方平穩地過渡到互聯網的信息時代,或者進入核威懾時代。
前者可以開化民智,讓種族對立得以緩解,讓兩個種族有更充分的交流的機會。後者則使得滅族的戰爭不會輕易的進行。畢竟核威懾的本質就是以雙方玉石俱焚作為恐嚇對方的手段。
所以第一個規則的設定,就是要保障這種同時性的科技進步。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61558/52633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