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節 不可能的登陸(2 / 2)

還好,這裏有鐵路,而且鐵路狀態相當不錯。這條從的黎波裏通往開羅的鐵路,並不是英國人掌握的,而是一條沒什麼經濟價值的政府修建的鐵路,本意是加強埃及跟的黎波裏的聯係。修建者是中國人,中國人也沒有興趣經營這條鐵路,因此他們是拿錢幹活,唯一的投資者是埃及政府。

中國人的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們在各種地理條件下都修建過鐵路,如果讓法國人來經營這條鐵路,也許早就廢了,因為沿途穿越過沙漠和綠洲地帶,盡管一直沿著海岸線,也無法保證所有地方都是正常的土地,有的沙漠直接跟沙灘連載一起。

中國人很有辦法,他們沿著鐵路兩側種植行道樹,修建水塘蓄水,硬是沿著鐵路線,開辟了一條綠色走廊。這條綠色走廊也正是傑羅姆大軍此時的行軍道路,也正是因為這條鐵路,才讓他們不至於徒步跋涉在昔蘭尼加荒原上。

但鐵路並不是總是能利用上,埃及人撤退的時候,不斷毀壞鐵路。傑羅姆如果不能趕在埃及人破壞鐵路然後撤退之前,追上埃及軍隊,保護住鐵路,他的行軍就得靠腿,或者等待工程師修複鐵路。

所以傑羅姆的主力一直用火車運輸,可前鋒卻是騎馬向前突進,其中除了他從北美帶來的騎兵,還有北非軍團的騎兵,以及在阿爾及利亞或者進入的黎波裏後招募的柏柏兒牧民,這些牧民有的騎馬,有的騎駱駝,還帶著大量的毛驢,毛驢負責運輸他們的給養,最重的負擔就是水。

剛開始,傑羅姆還有興趣在風沙中騎馬衝殺,感覺地間那股豪邁,沙子吃多了後,尤其是覺得這裏的風沙簡直沒有盡頭之後,他也失去了興趣,開始跟隨主力前進,乘坐火車,可以享受到充足的給養。作為統帥,他甚至還能喝到波爾多的紅酒,吃上水嫩的牛排。

就是普通士兵,也能保證吃飽飯。作為老牌帝國底蘊猶存,法國農業盡管是農經濟,但農業條件很好,始終能保證本國的糧食供應,一戰時期,當德國軍人都已經無法供應黑麵包的時候,他們攻入法國之後發現,法國人的商店裏許多食物竟然都是不限量的。

而且這個時代,法國對北非的開發很早,在北非地區開辟了數十萬個農業定居點,幾百萬法國人在這裏經營農場,規模沒有英美農場那麼大,但比法國的農規模大多了,法國始終是糧食出口國。

這裏靠近北非,有鐵路運輸,不可能挨餓。

唯一的困難,就是這該死的風沙,傑羅姆覺得,他比他的先祖拿破侖更加艱難,至少拿破侖當年是從海上登陸埃及的。但傑羅姆相信,隻要他到了埃及,一定可以像拿破侖那樣,輕易征服埃及,他要將他的名字刻在金字塔上。

他完全沒有將埃及軍隊放在眼裏,因為對方一直都沒有表現出什麼戰鬥力,或者在他這支經曆過美國南北戰爭,跟德國在巴黎防線上陸戰過的軍隊相比,倉促組建的埃及軍隊,真的不是一個級別的。

唯一的擔心是,中國人什麼時候回來,鐵路通著,電報也就通著,情報自然也就通著,傑羅姆從法國收到的情報一直顯示,中國人還在敘利亞,他們在搶修敘利亞的鐵路,進度很快,也許一兩個月內就能保證暢通無阻。

法國參謀部要求傑羅姆,必須在一個月內進入埃及,否則就要跟中國軍隊作戰。還要求傑羅姆在快速進軍的同時,要控製鐵路線,並且在重要港口設防,防備中國從海上登陸。

傑羅姆覺得參謀部就是神經病,該怎麼打仗,他不需要別人教他。他覺得隻要他到埃及,那麼這場戰役就結束了。他甚至很希望能跟中國軍隊交鋒一下,碰一碰這支這些年屢屢勝利的軍隊,可惜他聽中國軍隊並不是本國正規軍,而是他們的海外公司組建的雇傭兵團。

至於參謀部要求的,控製沿海港口,他當然會做,這是軍事常識,但他不認為中國人會從海上登陸,他經過的所有沿海港口,就沒有一座適合大規模登陸的地方,除了的黎波裏,班加西、托布魯克這些港口,都是些鎮,當地沒什麼經濟產出,當然就不可能發展處成規模的港口。

讓中國軍隊在這些港口登陸,根本就不可能短期內運送太多軍隊。

可讓傑羅姆沒想到的是,中國人還真就從他們後方登陸了,就在他終於穿過了討厭的沙漠,進入埃及境內,看到了久違的綠色之後,中國人登陸的消息就傳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