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羅姆不知道中國人會登陸,伊斯梅爾卻早就知道了。
中國人並沒有通知他,隻是中國領事一個月前就像他借走了北非的軍事地圖,尤其是的黎波裏附近的軍事地圖。
剛開始伊斯梅爾並沒有覺得奇怪,因為中國目的很明顯是要經過埃及進軍北非的,那麼他們搜集北非的任何軍事情報都屬正常。
但之後隨著法國軍隊的進犯,伊斯梅爾緊張不已的同時,卻漸漸開始疑惑,難道中國人就真的不擔心法軍占領埃及?哪怕情報顯示法軍已經逼近埃及,而伊斯梅爾多次表示埃及軍隊很難抵擋的情況下,中國人依然在慢慢吞吞的恢複鐵路運輸,甚至伊斯梅爾確認鐵路運輸基本上都已經恢複後,可中國依然沒有將軍隊派駐埃及。
此時伊斯梅爾漸漸就猜到了中國的意圖,恐怕他們是打算從海上發起進攻了。從滿清的港口出擊,遮掩住英法的情報係統,直奔法軍後方,切斷入侵埃及的法軍,而不是通過鐵路將軍隊送到埃及,跟法軍在埃及境內交戰。
伊斯梅爾是一個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君王,從軍事上看,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可是當他基本猜到中國人的計劃時,一種沒來由的憤怒充斥了他的內心。
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如果中國人能提前跟他商議,他會配合的。哪怕那意味著要將法軍引誘到埃及境內,意味著埃及要承擔很大的損失,伊斯梅爾也不會反對。
可中國人根本就沒有通知他,所有軍事行動都對他保密,這是完全看不起埃及,他們的領事的態度就是證明,他們不需要埃及跟法國交戰。他們的軍隊可以趕走法國人。
作為一個弱國的君主,他多麼希望能被人至少有那麼一點重視,那麼一點尊重。
但他沒有感受到。
當然作為君王,他不會因為憤怒和不滿,而影響到他的判斷力。他覺得中國人從海上登陸,對埃及也未必沒有好處,因為這意味著規模龐大的軍隊不會進入埃及。中國人修複鐵路的行動,或許是為了在之後保持為前線軍隊提供給養。畢竟地中海的海陸並不安全,在英國海軍主力沒有受創的情況下,其實中國人並沒有製海權。就好像當年英國海軍在地中海占據絕對優勢,但拿破侖還能乘坐龐大的船隊,將幾萬人送到埃及,最後還能孤身一人從埃及脫身。
大海是封鎖不住的,隻要不消滅英國海軍,走海路就是不安全的。因此中國人需要一條從亞洲將物資運輸到北非的安全通道,而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不是鐵路還能是什麼。
因為對中國的不滿,伊斯梅爾選擇了沉默,他感情上甚至一度想要將消息透露給法國,好讓法國人做出防範,讓中國登陸部隊有去無回,但他知道那對自己不利。就好像中國人不肯告訴伊斯梅爾軍事計劃,但伊斯梅爾還是隻能選擇抵抗法軍,然後抵抗不住節節敗退,將法軍引入埃及一樣。因為伊斯梅爾不能不抵抗。現在伊斯梅爾因為共同的利益,他不能不配合中國人。真讓中國登陸失敗了,那恐怕更危險。中國將被迫從陸路跟法國進行戰爭,而戰場將在埃及,埃及恐怕會被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