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爾隻能感歎倒黴,他承認自己是一隻綿羊,也安守本分,不願意卷入獅子爭奪獵場的活動,可現在他發現,獅子爭奪的獵場,正好是他這隻綿羊的草場,他能怎麼辦,隻能選擇跟大獅子合作或者獅子合作了。
這又是國的悲哀,沒有選擇的權力!
相比英法,中國這頭雄獅顯然更強壯,埃及隻能選擇跟中國合作。
希望中國這頭雄獅吃飽之後能給埃及留下一些碎屑,或者至少是不會吃掉了獅子後,又把順從的綿羊吃掉。
為了避免幫了中國又被中國拋棄的命運,伊斯梅爾需要看到誠意。
他提出了一個要求。
皇太子收到這個要求之後,非常的不滿。
“他怎麼敢要運河,難道他不知道這運河是我們修的嗎?難道他不知道這運河對我們有多重要嗎?”
伊斯梅爾提出的要求,正是蘇伊士運河!
埃及可以對英法宣戰,可以沒收英法資產,讓中國軍隊通過鐵路進入北非。但他希望歐洲公司能將運河歸還埃及,當然,伊斯梅爾用的詞彙是贖回。他願意付錢,以運河三十年收益為標準,一次性支付給中國。
“無非是趁火打劫而已。”
李章銅感歎道。
他其實根本就沒有仔細琢磨伊斯梅爾的心思。
伊斯梅爾很清楚,要運河會引起中國的不快,但這不重要,國家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會因為個人情緒而改變。
如果中國連運河都肯交給埃及,明他們很有合作的誠意。另外,一旦埃及收回運河,就不用更怕戰後英法的報複了。到時候運河掌握在埃及手裏,埃及將對地中海和印度洋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到時候中國不高興,但為了運河通行權,能夠容忍埃及,而英法卻會為了讓埃及阻擋中國,不但不會報複埃及,反過來還要全力支持埃及控製運河,因為運河控製在埃及手裏,對英法沒有威脅,被中國控製,對英法太過危險。
收回運河,又會大大滿足民族勢力的情緒,對穩定他的統治也有幫助,這是一個一舉三得的計劃。
“歐洲公司什麼態度?”
相比埃及,皇太子更關心歐洲公司的態度。
這些超級大公司,盡管還受到國家的控製,但已經不是任政府拿捏的普通商業公司了,他們是特殊的政治、軍事、經濟聯合體,他們不跟政府合作,他們自己當然會有損失,可政府要動他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另外這些海外公司,在國內都有盤根錯節的政治勢力支持,他們的影響力巨大,不是輕易可以逼迫的。因此每一次為了讓非洲公司打仗,都會給非洲公司許諾大量的利益,克裏米亞戰爭後中國武裝調停,他們得到了孟加拉,上次世界大戰,他們得到了恒河北部平原,這次戰爭,他們得到了大半個印度。
皇太子很清楚,如果不給他們許諾,這些公司完全可以不配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