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不是叫李元昊嗎,什麼時候改叫趙元昊了?”書童有些不解的嘀咕道。這時,範仲淹微笑著將筆放在筆架之道:“李元昊之前曾被官家賜姓為趙,隨後僭位稱帝,便恢複姓李了。此番既然想要棄暗投明,老夫自不好以反賊的姓氏稱呼。”罷,便打發書童將這封信再謄抄一遍,同那封李元昊的投降書一道封存。然後再將這封原件交給前來送投降信的高延德。
而起這個高延德,乃是一會三川口大戰前在塞門寨被李元昊抓回去的宋軍將領。隨後便投降了李元昊的西夏軍隊,此番李元昊派遣他這樣一個宋軍降將前來送信,是為了讓範仲淹相信自己的誠意。隻不過,範仲淹為了避嫌,卻並沒有直接同他見麵。可憐的高延德在範仲淹的府等了許久,這才等來延州通判不冷不熱的“接見”。
“範知州公務繁忙,無暇接見,讓你帶著這封信回去交差!”延州通判有些不耐煩的將信扔在了桌道。而高延德隻好拱手問道:“不知範知州在忙何事,我家······主人急等著回話呢。”道“主人”二字的時候,高延德不禁低下了頭。看來,作為叛將的恥辱感還是揮之不去。
“哼!我家範知州作何事有必要向你這個投敵叛國的賊配軍道嗎?”通判故意將投敵叛國四個字的十分大聲。高延德一聽,隻好低著頭向他拱了拱手,帶著範仲淹的回信羞愧而去。
與此同時,範仲淹同樣下了一道同涇原路的韓琦幾乎一模一樣的軍令:有城寨加強戒備,密切留意人群流動,謹防西夏探子刺探軍情!而另外的幾路,基本也同鄜延、涇原二路的情形一般,全都加強了防禦。
三之後,焦急等待回音的李元昊,這才陸續接到各地傳來的反應。除了鄜延路的範仲淹給自己寫了一封回信之外,其他宋廷各路的封疆大吏們,都對自己的投降信置之不理,並且加強了各自的防禦。在結合之前刺探到的宋軍一方對於自己的戰略是以範仲淹所主張的防禦為主,隻讓韓琦這一路的宋軍嚐試主動進攻,頓時心大定。
於是,李元昊這才有了興致拆開之前在鄜延路一線讓自己屢屢吃癟的範仲淹給你自己的回信。打開一看,頓時有些傻眼了,這麼長的回信,足足自己的投降信長了數倍!
“奉書於夏國大王:伏以先大王歸向朝廷,心如金石、我真宗皇帝命為同姓,待以骨肉之親,封為夏王······”看了數行之後,李元昊竟然不禁讚歎起範仲淹的采起來。於是,便一口氣讀完了整篇回信。隨後僵立在原地,良久不語。半晌之後,竟然縱聲大笑起來。
“傳令下去!即刻發兵鎮戎軍!令城內應立即動手,大軍到來前,務必要將那人生擒!”李元昊興奮的道。
本書來自
本書來自hps:////hl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