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異姓親王(2 / 3)

瘦長漢子輕歎一聲,薄唇微啟道:“惟吉!到爹爹這來。”柴熙謹立時撲到瘦長漢子的懷裏,扁著一張嘴,仍是抽抽噎噎,甚是委屈。此人正是柴熙謹的養父,大宋潭州防禦使潘美。

當年,宋太祖擁兵入宮,恰逢宮嬪領著周世宗的幾個幼子出來。當時,宋太祖身邊隻有四人,範質、盧琰、趙普和潘美,宋太祖環顧四人,問如何處置?範質、趙普異口同聲:“去之!”盧琰默然無語,潘美擊柱沉吟。

宋太祖向潘美道:“仲詢之意何如?”仲詢是潘美的表字。潘美歎道:“昔日共事周主,嚐有知遇之恩。今為勢所迫,乃不得已而為之。若殺其子,何忍?”宋太祖“哈哈”大笑:“仲詢甚得吾心!”

宋太祖登基,改封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其母符太後為“周太後”,將四歲的柴文意收為養女,冊封“金花郡主”。潘美收養了三歲的“紀王”柴熙謹,改其名為潘惟吉。盧琰見此,欣然地收養了二歲的“蘄王”柴熙誨,改其名為盧璿。五歲的“曹王”柴熙讓被盧琰領走後,寄養於洛陽“彰善裏”,盧氏乃世居洛陽的豪門宗族。

“鄭王爺!你的弟妹尚,經不起這些風浪,先主就你們這幾個骨血,千萬不能有事。即使周太後在此,也不會允許你這麼做的。”慕容延釗聲情並茂,婉言規勸。

“你不用勸本王,況且本王是父皇封賜的‘梁王’,不是什麼‘鄭王’,母後是‘符太後’,也不是什麼‘周太後’,竊國的是趙匡胤,不是我柴宗訓。”柴宗訓激動的不能自已,一張臉憋得通紅。

周世宗柴榮育有七子一女,妻妾張氏、劉氏及長子、二子青哥與柴榮最喜愛的三子宜哥,皆死於漢隱帝劉承佑之手,可謂家破人亡。周太祖即位後,將義女符氏改嫁與他,生子柴宗訓、柴熙讓。

符氏乃四朝元老符彥卿之三女,初嫁與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漢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李守貞據河中反漢,郭威平之。其時,李守貞將敗,李氏父子誅殺滿門,唯符氏藏匿於帷幔後幸免於難。郭威大軍入城,劫掠地方。符氏謂軍卒曰:我乃“魏王”符彥卿之女,郭將軍與我父相交甚厚,速報!郭威親至,將她送回“魏王”府。

郭威“代漢立周”,甚喜符氏的沉穩果敢,遂收其為義女,並將之許配養子柴榮。這其中不乏有收攏符彥卿之意,符彥卿兄弟九人,皆是鎮守一方的宿將。

符彥卿的父親“秦王”李存審是“晉王”李克用的養子,唐莊宗李存勖的義兄,“河東十三太保”排名第三。“太行山十三太保”就是為了效仿他們,而結寨聚義,卻盡幹些偷雞摸狗之事。“河東十三太保”泉下有知,寧不愧死!

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因晉出帝石重貴向契丹稱孫不稱臣,契丹主耶律德光於上年兵敗於澶州之故,再次遣降將趙延壽為先鋒,集結八萬契丹鐵騎南下。杜重威、李守貞、皇甫遇、慕容彥超、安審琦、張從恩、馬全節、張彥澤、藥元福、符彥卿等將領,誓死一戰,更得符彥卿授以良計,在陽城大敗契丹主,耶律德光騎駝而逃,得以生還。

晉亡時,符彥卿覲見遼太宗,耶律德光以陽城之敗詰責符彥卿,符彥卿道:“臣事晉王,不敢愛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遼太宗笑而釋之。述律後聞知符彥卿兵歸徐州,而謂左右曰:“留此人於中原,何其失策也!”

符彥卿兵至徐州,江湖豪強紛紛解甲清道。圍攻徐州的雲龍山“銀刀閣”閣主李仁恕,坦然與之相見,折箭為誓,請符彥卿驅逐契丹,保家衛國,雲龍山武林豪傑從此退隱江湖,此皆因符家勢雄也!

至今,契丹軍遇人傷、馬病,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邪?”以此可見符彥卿之威名。

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符皇後病逝於汴梁滋德殿,臨終之際,將二子交予四妹,並求周世宗納其為妃。周顯德六年,周世宗遠征大遼,立符氏為皇後,即是現下的周太後,乃柴文意、柴熙謹和柴熙誨生母,幼女可兒未及周歲而卒。周世宗征遼回朝,本已壽算無多,更得知一向寵愛的幼女夭亡,急痛攻心,終於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