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
趙匡胤終於回到了開封汴梁城,身為殿前都點檢、檢校太尉、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回到家中看望母親和妻子。因為周世宗臨終的一句話,趙匡胤自周世宗去世後,就毅然離京,在自己的屬地歸德府長駐。直到如今母親生病,才回到京師看望。他深感帝恩,不想讓人他有半點不臣之心。
趙匡胤深居簡出,卻無意中發現,自己回來的這幾裏,已是二十一歲的趙匡義進進出出,好象十分忙碌。還有趙普,臉上總是一付讓人琢磨不透的曖昧表情,和自己話的時候,也是魂不守舍的。另外,自己的一班兄弟們,知道自己回來了,也沒有上府裏來相聚。而自己又不便出門,怕引起朝臣們對自己的猜忌。所以,趙匡胤十分的鬱悶,常常借酒澆愁,心道自己雖然做了如此的高官,反倒沒有先前的逍遙快樂了。
這日,鎮、定二州傳來消息,遼國與“北漢”合兵南下。周恭帝下詔命殿前都檢點趙匡胤領軍北上禦敵。趙匡胤欣然領兵出京,終於又有事情可做了。趙匡胤傳令命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為先鋒,自己率領各路鎮帥隨後出發。
汴梁城北,陳橋驛。
已傍晚,趙匡胤命就地駐紮,中軍紮在“東嶽廟”內。然後,將領們都各回各營,居然再也沒有露麵。趙匡胤愈想愈不是滋味,怎麼每個人都對自己敬而遠之?難道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讓他們心存芥蒂,從此不願再接近自己?他百思不得其解,幹脆令兵卒拿來幾壇烈酒,強自灌下,到爪哇國會周公去了。
夜已深,人未眠。
延綿數裏的營帳,突然間燈火通明,各路主帥居然都鎧甲鮮明地出現在趙匡義的營帳裏,他們容光煥發,精神抖擻,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著久違的笑容。“山雨欲來風滿樓”,他們究竟要幹什麼?隻有他們自己明白。而此時,卻隻能意會,不能言傳。
翌日清晨,趙匡胤在一片嘈雜聲中驚醒,他驚奇地看見,趙匡義和趙普帶領著幾乎所有的大將領們已經擠滿了“東嶽廟”的中軍大帳。他正努力地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一件赭黃袞龍袍已經被眾人穿在了身上。
趙匡胤猶如醍醐貫頂,恍然大悟,不由悲泣道:“吾受周朝大恩及先帝重托,爾等怎敢陷我於不忠不義?”趙普上前道:“太尉!主少國疑,你為何不呆在京師?難道不是怕當朝的權貴對你猜疑嗎?如果你自己都朝不保夕,何談先帝的囑托。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取而代之,善待先帝的孤兒寡母也就是了。若太尉今日不行此舉,他日一旦有人篡政,不但先帝遺孤不存,太尉也將大難臨頭。”
眾將頓時鼓噪起來,紛紛叫嚷道:“點檢做子!點檢做子!”趙普又道:“如今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如果今日舉事不就,我等都將死無葬身之地。”趙匡胤看到群情激昂,一時躊躇不決。突然,帳外喧聲震,全軍將士同聲狂呼:“點檢做子!點檢做子!”當趙匡胤在眾將的簇擁下走出營帳時,全軍將士“嘩啦”一聲,全都拜服於地,三呼“萬歲”,聲震雲霄。趙匡胤望著這些曾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頓時熱淚盈眶,心潮起伏。趙匡胤知道,他今生今世都不能辜負這些熱血沸騰的軍將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