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6(1 / 2)

莊曉夢覺得,人們如果隻有物質的疊加、隻在叢林法則中掙紮,生命會暗淡無光,還需要點綴詩意和禪境的空間,這樣才會不枉此生。

她擬出幾條生活方式的準則:一,過一種遵從內心而非外在的生活;二,過一種注重精神而非物質的生活;三,過上注重全局意識而非個體意識的生活;四、讓生活藝術起來,讓生命美學起來。

她意識到,人如果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就會剝露出最粗俗的一麵,格調越來越平庸,生命越來越枯萎。

莊曉夢記得《紅樓夢》中曾,莫失莫忘,不離不棄。人生苦短,世界又這麼大,能遇到的都是有緣分的人,人生有幾個五年呢,能陪伴你五年以上的人,珍惜吧。重要的不是別人對自己怎麼樣,而是自己對別人怎麼樣。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隻是它常常隱形。她抽空又去了趟快活林,到那後不禁感歎,快活林是自己的極點,又是轉折點。

上午,雨斜著掃過來,打在樹葉上,摔在地上,搖曳著奔向低窪處,空氣中逸出植物特有的醇香,從黃昏到晚上卻是一番”深林升明月,空山落夕陽”的景致。

許多苦思冥想都參悟不透,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一切都有了答案。她全神貫注地望著那棵古樹,仿佛問題就是埋在地下盤根錯節的樹根,而答案就是樹葉,隱藏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樹林,輕風無言,翻飛的樹葉在空中飄來散去,最終塵埃落定,歸於泥土。

人文有時就是滄桑,古樹是古老人文的標簽,時間就是見底的清水,古樹在時間的侵潤下迸發著勃勃生機。詩意的存在,不處於日常生活的時間中,不是以符合生活邏輯的現實的眼光看問題、觀察世界,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呢?生命會體現不確定性,在變化的曲線中,時而墮落,時而積極向上。在局中往往認為自己能控製風險,跳出這個局才能看清這個局的本來麵目,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人生是一個也許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的認識自己的追尋。個人是遺傳、自我和社會聯手塑造出來的。背後起作用的是觀念,不同的觀念會突出和抑製不同的真實。

從快活林回來,莊曉夢意識到,知識是應對風雲變幻的硬通貨,具備什麼知識就會成為什麼人。最理想的人生是不逃避社會種種,而本性仍能保持原色。書香和化妝品的香味混合而成的氣韻,便是活色生香,是女人最生動的底色,她的心態逐漸潤朗起來。

市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需要有所突破才會有所斬獲。

莊曉夢在一次策劃會議中總結道:“一、這是個巨變的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顛覆。最昂貴的就是注意力。人的耐心隻有078秒,大量的信息讓人們應接不暇,5秒還打不開頁麵的話,98%的人會立刻關掉,人們對信息麻木。二、互聯網衝擊了傳統媒體,瓦解了主流媒體和代言人的注意力焦點,做不到信息覆蓋,營銷神話不會不請自來。這是個營銷需要突破的年代!到達率成為信息傳播的根本問題。三、事件話題上需要挖掘城市生存的四大痛點,內心焦慮、老無所養、看病難和讀書難,痛點就是關注的沸點。人們往往表現出很明顯的無奈感和無力感,但這些正是包裝推廣的發力點。四、尋找情感和情緒的癢點,癢點就是購買的原點。五、充分利用先鋒媒體,實現全渠道覆蓋,效能最大化。”